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XXX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全北京市范围内彻底解决杨、柳絮问题的建议收悉,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杨柳树是我市生态建设的骨干树种,主要种植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城市绿化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以易成活、生长快、价格低的毛白杨、欧美杨、垂柳、旱柳等为主,且由于苗期雌雄难辨、雌株表现优异等原因,雌株占比达到70%以上。据统计,年仅城市规划建成区杨柳雌株就达到余万株,这些杨柳雌株如今正值生殖成熟期,每年4月初至5月底,毛白杨,欧美杨、垂柳、旱柳,黑杨等依次飘絮。 近年来,园林绿化部门严格落实《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杨柳飞絮治理工作的通知》(全绿字〔〕1号)和市委市*府相关要求,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多措并举,积极开展飞絮防治工作,通过科技攻关研发出了花芽抑制分化剂注射、以雄换雌高接换头等新优技术,总结出了适宜北京地区的整、注、喷、湿、清、堵、疏、改、换、滞等10项有效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尤其是今年,为避免飞絮和疫情碰撞给市民带来的双重压力,为市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主管市长卢彦副市长亲自主抓,成立了市杨柳飞絮综合防治领导小组,17个区(含经开区)、10个相关委办局主管领导牵头成立相应机构,统筹调度,全市部署,综合防治工作有序有力,基本实现了有絮不成灾的防治目标,防治效果得到了广大市民和市委市*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杨柳飞絮综合防治情况
(一)制定工作方案,统筹部署防治工作。
由市杨柳飞絮综合防治领导小组结合全市防治实际情况组织编制并印发了《北京市杨柳飞絮综合防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方案明确指出力争到年,杨柳飞絮总量显著减少,飞絮密集时间显著缩短,重点防治区域实现精准化防治,树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围绕如何做好杨柳飞絮综合防治工作,提出科学划定杨柳飞絮防治分区、扎实开展杨柳雌株详查标识、高度重视杨柳飞絮预测预报、努力降低飞絮高发期飞絮影响、着力保障重大活动防治飞絮、持续推动飞絮长期综合防治、严格落实防治全过程安全责任、全面做好飞絮防治科技支撑等8项重点任务,并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责任、履行属地责任、重视科普宣传和加大督导检查等5项保障措施。
(二)突出防治机制,建立高效工作机制。
17个区(含经开区)、10个委办局严格按照《工作方案》分工,紧密对接、主动作为、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今年飞絮期各区、各相关委办局开展会商15次,及时通报防治进程和防治形势,商讨不同时段、不同区域防治策略和防治重点,及时有效解决防治人员车辆调配等问题和难题。市卫生健康委结合各方专家论证意见,4月6日利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及时向公众发布根据现有研究,没有证据证明杨柳飞絮中存在新冠病*信息,并多渠道向市民科普杨柳飞絮个人防护措施;市城市管理委调度环卫部门飞絮高发期增加城市道路清扫湿化作业频次和力度;市公安局积极为杨柳飞絮防治特殊作业车辆办理临时通行证。市园林绿化局组织专家编制了杨柳雌株识别技术手册、飞絮综合防治技术手册等技术文件,为各单位开展防治做好了技术保障。市园林绿化局和市气象局深度合作,建立50处飞絮人工监测点和50处远程视频监测点,结合实时气象数据,经园林绿化和气象专家科学研判,精准预测出今年飞絮始发期、3个高发期和不同树种飞絮期。累计联合公开发布杨柳飞絮专项预报3次,面向各防治单位发布每日飞絮强度及防治重点区域预报21次,精准指导市民出行和综合防治工作。从4月5日起每日10点-17点飞絮高峰时段,巡查80条路线、处飞絮易发生重点区域、里程达余公里,将飞絮防治不及时、飞絮严重区域,第一时间通报到各防治责任单位,累计通报点次。各防治责任单位在接到通报后,相关人员和车辆30分钟,必须到达现场开展防治,并将防治工作照片、视频及防治效果及时反馈至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注重防治精准,提高防治工作实效。
一是注重防治时间精准。根据预测预报,3个飞絮高发期将喷水、湿化和清扫作业提高至最高频次、最高力度。同时,每日早高峰前和晚高峰前,针对重点路段及周边加大湿化和清扫,每日10:00-16:00杨柳雌株果序集中开裂时段,加大喷水、湿化力度。二是注重防治区域精准。根据预测预报和每日巡查精准定位不同时段飞絮严重区域,及时针对性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抑制飞絮。节假日期间,对人员集中的各类公园、风景名胜区及交通联络线开展重点精准防治。三是注重防治对象精准。根据3个高发期飞絮树种和区域不同,实时对防治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防治措施精准到每一株树、每一个树种、每一个区域。四是注重防治措施精准。医院、学校等重点区域,重点采取注射花芽抑制剂进行防治,飞絮期提高湿化和清扫力度;行道树、片林重点采取高压喷水、喷雾进行防治;大型车辆无法进入区域,重点采取手持雾化器进行防治,同步提高周边区域湿化和清扫力度;风雨后针对掉落果序提高清扫力度。
(四)抓好10项措施,全面开展综合防治。
按照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多措并举的原则,综合采取整、注、喷、湿、清、堵、疏、改、换、滞等10项措施。短期以努力降低飞絮高发期飞絮影响为目标,重点采取注、喷、湿、清5项措施。今年自4月5日迅速进入战时状态,飞絮高发期综合采用高压喷水、地面湿化、及时清扫措施,日均出动防治人员5万人次、防治车辆1万辆次、清扫湿化3亿平方米,整形修剪杨柳雌株30余万株,重点区域注射花芽抑制剂26.5万株,实现了有絮不成灾的防治目标,为长期防治赢得了时间。长期以着力推动飞絮问题有效解决为根本,重点采取堵、疏、改、换、滞5项措施。今年将杨柳雌株禁入制纳入所有新建和改造工程规划设计审核中,严禁新植杨柳雌株;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杨柳古树资源调查,选取生长健壮的古树进行采条,利用组培等方式大量繁育杨柳雄株优良苗木,结合北林雄株1号等科研院所培育的优良杨柳雄株资源,在大兴区、通州区等市属苗圃和用地稳定的规模化苗圃建立优良雄性杨树、柳树资源收集和繁育基地,目前已繁育不同规格优良雄性毛白杨30余万株,为老弱病残杨柳雌株抚育疏伐和更新改造做好苗源准备;同时,完成健壮柳树高接换头0余株,利用宿根地被治理裸露地余万平方米。
(五)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防治氛围。
以宣传杨柳树重要价值和贡献为重点,以化解飞絮和疫情碰撞给市民带来的影响为关键。一是通过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疾控中心官方发布、北京新闻等平台,权威发布专家解读,普及飞絮防护10项措施,消除了市民担心。二是组织2场大型宣传活动,通过1社(新华社)、3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各区电视台)、多报(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多网(人民网、腾讯网等)、多媒(微博、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您提出的间伐、替换、抚育、更新措施与我们现阶段实行的10项措施中的整(整形修剪)、疏(抚育疏伐)、改(更新改造)、滞(植被阻滞)措施不谋而合,是解决杨柳飞絮问题强有力的手段,是长期防治杨柳飞絮的必选之路。杨柳树为首都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现在仍然是我市生态建设的骨干树种。因此,我们要将飞絮防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杨柳雌株不能一砍了之,要以实现雌雄株生态平衡为根本,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营造乔灌草复合林层,丰富生物多样性,统筹推进防治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在飞絮期坚决做好短期防治为长期防治赢得时间的前提下,充分采纳您提出的宝贵意见,进一步强化长期措施的力度,加快飞絮防治的进程。
(一)开展杨柳雌株详查。 开发数据采集及精准定位APP,对全市主要城区杨柳雌株进行详查,摸清杨柳雌株分布、生长状况等信息,为下一步杨柳飞絮综合防治奠定基础。
(二)进一步加强科研攻关。
开展杨柳飞絮综合防治关键技术创新研究和防治机械设备开发,加快开展以杨柳雄株优良无性系为主的乡土树种选育,建立杨柳雄株资源圃、采穗圃和繁育圃,尝试利用电子标签建立杨柳雄株苗木质量可追溯机制,避免雌雄混淆、以次充好。
(三)加快重点地区杨柳雌株专项治理。
针对五医院、学校、机关大院、集中居住区等重点区域的老弱病残杨柳雌株及过密片林杨柳雌株,开展以雄株换雌株为主的抚育疏伐和更新改造;同时,采用优良乡土宿根地被和灌木,加大裸露地治理,营造乔灌草复合林层。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