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明月入怀,伴清辉游走。
嗨,我是明月减清辉,感谢相遇~
柳树是古诗词中很常见的一个意象。“柳”通“留”,古人送别时,往往折柳相赠。
春风吹绿池塘,吹皱春水,吹活柳叶。骀荡春风中婆娑起舞的柳条,是闺中不知愁的少女,还是思夫盼归、不得随行的妇人?
4首古诗词,从近景到远观到全局,最后以暮秋衰柳结尾;抽芽至落叶,柳树的一生。
01.近景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景色何尝不是呢,晚了,就是看黑压压的人头。
不仅如此,新春的柳树更是极度清新。雪化后的鹅黄与新鲜初放芽的嫩绿交错出现,这次第,怎一个“生机”了得!
料峭的春风吹开外壳,柳芽儿探出头,给内心带来喜悦和柔和,简直爱不释手。
繁花似锦,不免游人如织,就难觅安宁了。
新叶冲寒而出,黄绿不匀,是柳树生命的开始。
02.远观
洛桥
李益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洛桥,在河南洛阳,唐朝时是达官贵人家眷云集赏春的繁华胜地。
在洛桥北望,可见晋初著名的富豪石崇的金谷园。
春日某天,诗人独上洛桥,遥望金谷园,只见柳腰轻舞,婀娜多姿,当日石崇的歌姬绿珠带侍女翩翩起舞如在眼前。
可是用糖水洗锅、把蜡烛当柴烧的石崇和他美丽绝伦的绿珠如今在哪儿呢?
盛筵难再,当初的繁华消逝在茫茫历史中,今天杨柳依依的美景也将江河日下。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人生几何,何不对柳赋诗,珍惜当下。
03.全局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用短短数笔,勾勒出一幅乡村童趣图。
南方的乡村学校,下午放学,出了校门,拐个弯,就是玉米地和池塘。池塘边,必是环湖垂柳,千条万条。
小孩在河边捞蝌蚪、捉迷藏,时不时还打个滚。待见到不远处家中炊烟袅袅,就站起来,跳两下,拍拍身上的泥土,蹦蹦跳跳地回家,不知愁为何物。
日益内卷的今天,这样活泼轻松的场景,可还常见?
04.秋后
衰柳
萨都剌
清凉亭上几株柳,霜夜凉风下夕阳。
依旧明年二三月,小金山上看鹅黄。
江边一叶下,便知秋风生。柳树绽放于新春,翠绿于春夏,即便到了初秋,仍保留了绿意。
奈何万物皆有时令,到了暮秋,柳叶金黄,随风飘落。
草地上一层白霜,风中有了凉意,金乌西坠,柳叶变黄,都给人一种“迟暮”之感。这是一种无力感,源于宇宙,源于时间。
这种衰退的感觉就只能听之任之,只留下感叹吗?
不,诗人笔锋一转,“依旧明年二三月,小金山上看鹅黄”,只需要冬天的积淀,就能绝处逢生,又回到“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生了!
秋风吹不尽,春风吹又生。
——END——
本文系明月减清辉原创,谢绝转载。欢迎师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