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生活百味,感悟现代人生捋柳絮

几天前,到朋友家串门,看到朋友的家中泡着一大盆焯过的柳絮,当朋友让爱人弄几个菜要喝两杯时,由于都是熟人,就跑到厨房首选要凉拌柳絮。朋友的爱人说,昨天才捋的柳絮,今天上午才焯过,刚泡了一水,肯定还很苦,我说,苦就让它苦,总不会比凉拌苦瓜还要苦。   在自己的强烈要求下,还是凉拌了一盘柳絮端了上去,喝着小酒,就着略带苦味的柳絮,真是别有一番情思在心头。吃着略带苦味的柳絮,这柳絮又唤起了自己对童年的回忆。   自己从小生长在豫东平原的一个小村庄,这里虽然没有名山大川,奇石美景,秀丽风光,但是也可以说是一个沙丘环抱的小盆地,村庄四周一公里左右都是平地,在往远处看去,都是连绵不断的沙丘,有那么一个天府之国感觉。村里的老人说起村上的土地也是赞誉满满,大关坡芦苇深深,小关坡水清鱼肥,前坡沟壑纵横,芦苇中散发着刺梅的芳香,东北地枣林成行,长身地淹旱保收。村北西的沙岗里有几百亩地,是村里的公共财产,名叫棵里,当年的祖先们为了防风固沙,沙岗上栽植有棠梨树,岗坑里栽的是梨树,下边的草是不让割的,所以,一年四季这个地方都是郁郁葱葱的。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放眼望去,坡地的沟沿上开满了刺梅花,远处的沙岗上开满了雪白的梨花,偶尔还有嫩绿的柳树点缀,真可谓是风景秀丽。尤其是嫩绿的柳树,在微微的春风里枝条摇曳婆娑,看上去满眼都是万条垂下绿丝绦、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景象。景象归景象,景象不能当饭吃,民以食为天,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总想着啥时能吃上一顿饱饭就心满意足了。平时有饭吃时,也就是红薯汤、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每天放学回家总是要从馍篮里拿出一个红薯面窝窝头,在小窝里放上一俩个盐疙瘩,在浇上一点凉水,用筷子头蘸一点香油在小窝窝里搅一搅,用母亲的话说是窝窝头就盐油,在那个年月,吃着真胜过现在的山珍海味。到了柳树吐絮的时节,母亲为了让我们改善生活,总是到地里捋一些柳絮,然后在沸水里焯一下,再放到冷水里浸泡,浸泡过程中要换水三四次,第二天就可食用了。母亲将浸泡过的柳絮儿加入适量的盐、蒜汁、香醋、芝麻油拌匀。在那个时候吃上一口,真是一股柳絮儿的清香直透肺腑,清香中带有一点儿淡淡的苦味。不过作为童年的我,在那时吃柳絮可以说是一种享受。但是对于母亲而言,那就是充饥了,我常看到母亲为了少吃馍,为家里节约粮食,常常是一顿饭只吃柳絮不吃馍。当时我还傻乎乎的问母亲,你咋不吃馍呀,她总是笑笑说,我这几天上火了,多吃柳絮能清热解*、祛火明目。如今我喝着小酒,吃着柳絮,仿佛母亲的身影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第二天早上,我在菜市场上散步,看到一个中年妇女在卖柳絮,就上前询问价格,她说,一斤8元,如果是要两斤就15元。心想猪肉现在每斤12元,一斤猪肉才换一斤半柳絮,真是有点划不来,还不如自己去捋一点。周末就带着老伴到林区去了。   本来自己家门口的巷道上就有两行柳树,可是柳絮早被人们捋光了,树上还随处可见被人们折断的树枝,看上去柳树是伤痕累累,真不忍心再去伤害它们。原想着,诺大的林区,找上一两棵柳树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等我们真正到了位于县城北部的中林区,这里原先茂盛的槐林没有了,成片的柳树也是无影无踪,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大片的果树,和绿化树木苗圃。看上去真像一个大花园,雪白的梨花,盛开的樱花,红玉兰、白玉兰、黄玉兰随处可见,置身其间,心旷神怡。在欣赏花的同时,心里还是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找遍了林区,好不容易在一个小道旁找到几棵小柳树,看上去还没有被别的捋柳絮者光顾,这几棵柳树是金丝垂柳,上边有很多树毛毛,和市场上卖的柳絮不一样,当我要伸手捋时,老伴说,这是毛柳,不是葚柳,不好吃,我说柳絮不就是嫩柳叶吗,回去弄了一样好吃。当我伸手去捋柳絮时,猛然想到家门口两行柳树的惨象,就又不忍心下手去捋了。只好站在树下,拉着垂到树下的柳枝,慢慢的摘起来,为了不伤害柳树,我和老伴用了将近一个小时,摘了一手提兜,连一个筷子粗的柳枝也没有弄折。老伴还开玩笑说,你这不是捋柳絮,你这是给柳树梳头,我说,这咱不是即饱了口福,又美化了环境吗。柳树是用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的,我们不能为了自己舌尖上的幸福而破坏了美好的自然环境。你看在这么大的林区,咱们就看到这么几棵柳树,难道咱们不应该珍惜吗。老伴笑着回答说,人们要是都像你这么想,咱门口的柳树可能就不会伤痕累累了,也会像古人说的那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我也随口答道,住在咱们富平巷,还真有点:草长莺飞二月天,富平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柳笛声声吹不断。(年4月1日夜)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hy/769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