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这是唐朝时期的诗人司马札题下的一首闺怨小诗。全诗语言凝练,哀怨宽缓,采用了托喻的手法,着重渲染了全诗悲婉伤感的情感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描绘出了深锁宫中的宫女们的哀怨心绪,全诗写景抒情相机和,借景写情,情景交融,别致淡雅,含蓄蕴藉,幽情缕缕,幽怨深深而含蓄不已,耐人寻味。在描写宫女们的幽怨的同时,诗人也表现出了对她们的同情之心,使得全诗深婉动人,字里行间皆是幽情。在这首诗当中,诗人首先描绘了宫廷当中的春日胜景,春天时候,春风吹拂着垂柳,柳枝摇曳,参差不齐,长长短短,在杨柳枝的掩映下,后面一座雕梁画栋的华美楼阁若隐若现。一方面杨柳柳枝浓密,加上春日阳光映照在柳枝上,叶子与柳枝的间隙透过无数道金色的光线,美轮美奂,使人眼花缭乱,而另一方面,春天的柳枝摇曳不止,又被称之为烟柳,四周雾霭缭绕,显得若隐若现、朦胧迷离。画楼被掩映在烟柳之后,若隐若现,可见画楼虽华丽无比,宫门却是深闭,营造出孤寂清冷的氛围与环境。随后诗人继续点明全诗的主题,“宫怨”一词起到了点题的作用。春光无限好,杨柳依依,烟柳摇曳,画楼雕梁画栋,伫立在柳枝上的黄莺鸟高声而唱。早莺声音婉转动听、悠扬悦耳,这原本是极优美宜人、赏心悦目的画面,但是诗人却说这黄莺的歌声传递了宫中的哀怨。一个“满”字点出来哀怨数量之多,缠缠绵绵,令人惆怅无边。而这也是当时的现实状况,宫廷当中宫女的数量是很多的,她们在容颜清丽、生性活泼的时候被选入宫中,而“一入宫门深似海”,一旦进入宫廷当中,哪怕只是一名身份低微的宫女,也要处处谨言慎行。而对这些美丽的宫女们而言,她们最好的容颜就此葬送在宫廷当中,当中很少有人能够获得出宫择婚的机会,绝大多数的人最终的结局是老死宫中。她们如同娇艳可人的宫花一般,绽放在最好的年华,可是却无人欣赏,只能任珍贵的青春芳华匆匆流逝,毫无价值,最终红颜换了白发,容颜不再,老死宫中。对于她们而言,这样的命运与遭遇是很悲哀的,难免令人心中滋生幽怨与怨情,郁郁寡欢,可是因为身在宫中,人人需要谨言慎行,哪怕她们心中愁肠百转,依旧不能泄露一丝半点。所以在这首诗当中,诗人说黄莺鸟的歌声将她们的愁绪传递出了宫门,这是因为她们自己虽有怨情,但根本不能说之于口。随后诗人运用了托喻的手法,将宫中的落花比喻成这些命运悲惨的宫女们。在宫廷当中,年年花开花落,春花飘零落在后宫当中的沟渠当中,它们的飘零无人看得见,只能徒然地追逐着春天的泉水,落寞地流出了御沟,颇有几分落花逐流水的感觉。对于宫花们而言,它们开放的时候无人欣赏,凋零的时候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