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成考高起专语文真题及答案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

成考高起专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

A.《寡人之于国也》B.《郑伯克段于鄢)

C.《季氏将伐颛臾》D.《秋水》

2.《李将*列传》一文中,不属于作者重点记述的战役是()

A.上郡遭遇战B.雁门出击战

C.萧关之战D.右北平以四千对四万敌之战

3.《张中丞传后叙》中所说的“守一城,捍天下”的“城”指()

A.汴州B.睢阳C.洛阳D.长安

4.我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

A.陶渊明B.王维C.孟浩然D.谢灵运

5.《山居秋暝》是一首()

A.边塞诗B.爱情诗C.山水诗D.田园诗

6.我国诗歌史上被誉为“诗史”的是()的诗歌。

A.李白B.屈原C.白居易D.杜甫

7.王吕龄的《从*行》是一首()

A.边塞诗B.爱情诗C.山水诗D.田园诗

8.下列哪位作家的诗歌风格是“雄劲豪迈,悲壮沉郁”?()

A.苏轼B.柳水C.辛弃较D.曹操

9.《季氏将伐颛臾》中“且在邦域之中矣”的“邦城”指()

A.颛臾B.鲁国C.齐国D.宋国

10.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

A.宝玉与戏剧演员琪官交往

B.金钏儿被逼跳井自杀

C.宝玉对封建“仕途经济”生活道路的鄙视和叛逆

D.薛蟠在贾*前的挑唆

11.《礼记》是一部()

A.法家著作B.道家著作C.墨家著作D.儒家著作

12.《答司马谏议书》一文的语言特点是()

A.柔中寓刚B.刚劲有力C.层层设喻D.细腻感人

13.《冯谖客孟尝君》中最能表现冯的*治才能的情节是()

A.弹铗而歌B.焚券市义C.营造三窟D.乘车过友

14.《楚辞·九歌·国殇》的语言特点是()

A.语言整齐,节奏舒缓B.语言整齐,节奏短促

C.语言短促,节奏整齐D.语言舒缓,节奏短促

15.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错误的是()

A.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技艺的精湛又何须再问呢?

B.数与虏敌战,恐亡之。恐怕失掉他。

C.将*自念,岂尝有所恨乎?莫非曾经做过令人仇恨的事吗?

D.至于长者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怀抱才能无法施展而处于困境。

16.《门槛》一文是()

A.抒情诗B.散文诗C.寓言诗D.哲理诗

17.冰心擅长写散文,其文体被誉为()

A.冰心体B.新文艺腔C.白话文西化D.工.艺美文

18.郭沫若在《炉中煤》中,借“炉中煤”来诉说衷情,这种修辞方法是()

A.比喻借代B.拟人比喻

C.设问拟人D.借代设问

19.下列划线字解释正确的是()

A.以此诟远。诟:肮脏

B.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仅:近

C.然尚恨有阙者。阙:宫殿

D.其讲之精矣。讲:讲话

20.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是()

A.巴金B.老舍C.茅盾D.曹禺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21~23小题: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战!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21.这段话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22.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诟:

绝:

尤:

卓卓:

23.请将“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译成现代汉语。

(二)阅读《氓》中的两段诗句,回答24~26小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4.解释这段诗句中下划线字的含义。

说:

祖:

汤汤:

渐:

25.选出上面两节诗中的比兴句,并分析其比兴意义。

26.从这两节诗中选出相应诗句说明造成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本社会原因和遗丈夫通有的直接原因。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27~29小题:雕栏玉砌应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7.请解释这段文字中下划线字的含义。

了:

雕栏玉砌:

朱颜:

几多:

28.这首词中有哪些借景抒情的句子,其表达效果如何?

29.这首词哪句是比喻句,表达效果如何?

三、现代文阅读

㈠阅读《再别康桥》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0~32小题: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30.在这段文字中,诗人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

31.结合这段文字,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4分)

32.“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表现了什么意境?(2分)

(二)阅读(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3~35小题:

我匆匆地来,也匆匆地去。用留恋的眼光看我出生的房屋,这应该是最后一次了。我的心似乎想在那里寻觅什么。但我所要的东西绝不会在那里找到。我不会像我的一个姑母或者嫂嫂……对着园中的花树垂泪……我没有跟着那些人走一条路,我当然在这里找不到自己的脚迹……

……

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但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吼叫……驱散了我的离愁……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了广大的世界中去!

33.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所展示的两条不同的生活道路各指的是什么?

34.作者重回故里和离开故地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35.这种心情变化说明了什么?

(三)阅读《我爱这土地》,回答36~38小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6.“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两行诗作为《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

37.诗中“鸟”的歌唱对象是什么?

38.歌唱对象与诗歌的主题有什么联系?

四、作文

39.题目:节约

要求:A.必须写成以议论为主的文章;

B.不能少于字;

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BAC6—10:DACBC

11—15:DACBC16—20:BABBB

二、文言文阅读

21.运用了类比的方法来论证,即以人死和绳断总会从一个地方开始来比喻城陷的情形,从而说明了城从许远所守的地方先被攻破,根本不能说明许运没有尽力。

22.诟:辱骂。

绝:断。

尤:归罪。

卓卓:特异貌。

23.将绳子拉断,肯定有一个地方先断开。

24.说:同“脱”,解脱。

徂:往,指嫁往男家。

汤汤:水盛貌。

渐:浸湿。

25.“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类:“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引出”于嗟女兮,无与土耽”,比喻女子不可为爱情所迷:“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年老色衰。

26.“士之敢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表明当时男女比会地位不平等,这是造成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本的社会原因,“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丈夫的“二三其德“是造成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直接原风。

27.了:终了,完结。

雕栏玉砌:带雕饰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指南朝故国的宫苑。

朱颜:年轻时特有的红润的脸色。

几多:多少。

28这首词中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出切融合,所看说势细都要有放还色兵,存花他想东风了,本来都是笑并的是起说物的人的感觉不是输悦,而是七叫会刻的悠书。

29.这首词的末尾两句,成功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是比喻忧愁的千古名句。忧愁本来是一种情绪,但作者将之比作一江东去的春水,滚滚而去,连绵不绝,使这种抽象的东西有了可感知的形象,使读者受到直接的感染。

三、现代文阅读

30.金柳新娘艳影荡漾青荇招摇柔波水草一潭清泉虹浮躁沉淀

31.“那愉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色的梦。”既是写景,又是写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迷离恍惚,色彩斑斓。清泉潭底的浮躁,荡漾着染有晚霞的榆树的倒影,美丽得如同幻觉,使诗人遥想当年的欢乐。这些美丽的斑驳的颜色和水草,仿佛是当年欢乐和理想的沉淀,像梦一样遥远,可它又在眼前。诗歌景中有情,音调柔美。

32.写出河中水草的飘忽肥美。

33.一是祖辈们所安排的囿于封建家庭礼教和孝道的“平坦而舒适”的道路,这是一条扼杀青春和生命的死路,另一条是作者自己勇敢走出来的、投身到“广大的世界中”的光明和希望之路。

34.作者重回故里,原本是兴奋、高兴的。他本想寻觅遥远的旧梦,但所目睹的一切似乎都变了,又似乎什么也没有变,在故居里找寻不到旧日的梦,更看不到任何希望和光明,因此作者带着失望和伤感离开了故里,离开了旧家,踏上走向广大世界的道路,作者心情很快由悲转喜。

35.作者心情的前后变化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思考和批判,表现了他的叛逆和追求精神。

36.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鸟”是饱受磨难和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精深沉的爱。诗歌就在这样的基调下,进一步展开了对鸟儿的歌唱对象的描述。

37.它们是:土地、河流、风、黎明。

38.从四个歌唱对象前面的修饰词语看来,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与下文鸟儿献身于土地的精神吻合,强化了诗人所有要表现的“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

四、作文

39.略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hy/760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