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逛翠湖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远山墨雨

记得我第一次到昆明是年暑假,当时刚刚初中毕业,跟着老师到昆明参加全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周,就住在翠湖边的市体委招待所,每天的活动也多在翠湖、农展馆一带,翠湖给了我最初的昆明印象。

汪曾祺先生将翠湖比喻为昆明的眼睛:“昆明和翠湖分不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有什么办法呢,因为它非常贴切。”

后来住到昆明了,翠湖成了我们常常去游玩的地方,一如它的名字一样,翠湖一年四季都不缺少绿色,杨柳依依、荷叶田田。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记不清是从哪一年开始,翠湖公园开放了、不再收取门票,它就真正成了一条路了。走路的人,常常被翠湖的景致吸引,顺道拐个弯到湖中走走,既赏了景,又行了路,两全其美。

云南大学、陆*讲武堂、云南图书馆、云南科技馆等等都分布在翠湖周边,总是熙熙攘攘、一派繁华的景致。这里本是昆明传统的中心城区,却也因为翠湖而有了闹中取静、动静相宜的效果。

翠湖的面积不大,环绕一圈刚好2公里,常常有跑步爱好者相约或是独行,环翠湖跑步锻炼,到了晚上或是周末,环翠湖跑步者众多,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

近两年,我们常常在周末带家人去翠湖走走,到了周末,总有些专业的声乐、器乐爱好者在翠湖集聚,为来往的观众演唱着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歌曲,都是父母一辈喜欢的老歌,一来二去,发现他们虽然是业余表演,都是很有纪律、很有专业素养的,唱歌、奏乐都是一板一拍的,很专业的模样。

专业的歌者,她们唱的都是耳熟能详的老歌,听众以中老年人居多。

闻乐起舞,自得其乐。

恰如其名,翠湖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绿: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主要的是垂柳。到了冬天,昆明的树也还是绿的,尤其是雨季,翠湖的柳树真是绿得好像要滴下来。

如今翠湖大面积种植了荷花,炎炎夏日,风送荷香,清丽脱俗的荷花盛开,极美的景致。荷风送香荷韵浓。翠湖公园免费开放已很多年,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如它的名字一样,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翠湖总是不会缺少绿色的。

就这样,在昆明,逛翠湖就是一种普通的生活方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hy/561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