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扬州看一看一直是心中一个小小的愿望。
扬州自古就是令人神往的风流胜地。宋代词人姜夔称赞其为“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李白诗句“烟花三月下扬州”,都引发人们对其无限美好的遐思。
前些日,我们一家三口终于得闲,于是不顾天下细雨,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前往扬州的旅途。
驱车两个小时,接近中午时分,我们就已经身在向往已久的扬州城了。吃过午饭,我们便迈开了游玩的脚步。大明寺、东关街、个园……一通玩下来,不觉已近黄昏。当我们来到本次计划中的 一站——瘦西湖的时候,天已经降暮,夜色渐浓,瘦西湖的身影被一层暮霭笼罩,看不很分明。只见夜色中灯光下仍然人头攒动,车流依然不减,演绎着城市旅游气息的热烈。此时,我们见瘦西湖旁有一温泉度假地,于是决定先泡个温泉放松一下,待明天再去游湖。
第二天一早,天公作美,云销雨霁,天朗气清。我们赶早来到瘦西湖景区。一进大门,发现已经有许多游客赶在我们之前来到了这里,让人不禁感慨没有最早,只有更早。进门是一个挺大的公园,里面假山竹林,环境优雅。沿着干净的水泥路往里慢走了约摸一刻钟的功夫,突然传来湖水激荡的声音。转过一个弯,一片相对开阔的水域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这边是瘦西湖了。刚才听到的原来是湖面上来来往往的大小船只激荡湖水发出的声响。
瘦西湖是扬州的名片。去扬州必游瘦西湖,否则就是一大遗憾。此湖能以“西湖”名之,想来必有其道理。如今,我终于见到其真身,并置身其中,身临其境,顿觉其名副其实,名不虚传!
瘦西湖给人的 印象就是狭长弯曲,正如其名字中的“瘦”。湖面最宽的的地方也不过三十米。而且主湖延伸出许多支流,弯弯曲曲,纵横交错。有的支流湖道不过几米宽,只能容两三小船同时划行。狭长弯曲的特点塑造了瘦西湖独特之美。她好比一位藏于深闺的美人,让你叹惋于她的美,却难以将她一览无余。因此,游瘦西湖,我觉得绝不能浅尝辄止,非得住下来,慢慢的走,细细的看,游遍她的每一条岸,才可能赏玩得够。可惜我们时间有限,无法满足这样的条件。
瘦西湖给人的另一个印象是精致。她就好比是一幅精美的水墨画,将自己的美依次展现在游人的眼前。在瘦西湖水域的任何一条湖的两岸,都能看到垂柳婆娑,婀娜的身姿倒映在水中,如同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披着长长的秀发,站立在明净的湖边准备洗浴。在一排排垂柳掩映之下,有几点雅致小巧的台榭,若隐若现,成为精致的点缀。台榭之上,总能看到一些身穿古代服饰的年轻女子,她们或抱琴,或抚筝,或吹笛,轻轻拨弄琴弦,随意吹奏箫笛,却让美妙动听的乐声回旋于湖面的上空,将人带到久远的古代。
湖面上,一座座石拱从古代走来,架起了古今历史文化的桥梁。这些桥,绝不是单调的桥,桥上都有阁,有亭,供游人玩累了时憩息,在湖上赏玩风景。 的如二十四桥、五亭桥等,莫不如此。只是今日,游人过多,桥上挤满了人,上下不得,也就没有了驻足赏景的雅兴了。在挪移过桥的时候,朝湖心望去,竟然看到几个身穿蓑衣,带着斗笠的渔人,正在吆喝着他们的鸬鹚下水捕鱼。这情景让我突然想到了王勃的“渔舟唱晚”的名句,可惜现在不是宁静的夕阳西照的傍晚,而且周围全都是人,充满了喧嚣吵闹,也就无法生出诗句中那样的美妙意境了。
所以,我以为瘦西湖应该是属于烟雨迷蒙的傍晚的,而不是属于晴空日照的白天的;是属于宁静的,而不是属于喧嚣的。她虽然身在苏北,却具备江南的特质,她是小家碧玉,温婉而恬静。在这样的热闹节日,她应该在低低的呻吟与哭泣。
听当地人说,当地*府为保护瘦西湖,坚决不允许周边建高楼大厦,这应该是瘦西湖的幸运;但我更希望现代人不要为了永无尽头的物质利益,而一味地挖掘她,消费她,希望她的美丽能长存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