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春雨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寥寥六字,描绘出了江南春日,如诗如画,令人神往的美丽景色!杏花是中国古老的花木,距今已有 千年的栽培历史了!杏花开时,艳态娇姿;繁花丽色,占尽春风。杏花历来为诗人所喜爱,杏花入诗,隽永别致,回味无穷。
杏花入诗,似雪纷纷!王安石在《北陂杏花》诗中,就把杏花飘落比作纷飞的白雪。他在兴致勃勃的欣赏了水边的杏花后,感慨道: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清水绕杏树,岸上花朵,水中花影,各显芳姿,水旁杏花多么美丽!
另外杏花还有变色的特点。当其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随着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浓渐渐转淡;到谢落时就成雪白一片。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对杏花的观察就十分细致。他在《咏杏五绝》里写道: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杏花朵朵,飘落似雪,美丽异常!
杏花入诗,撩人心扉!江南的二月,云淡风轻、阳光明媚。诗人来到一个小花园的门前,想乘兴进入去游览一番。谁知柴门久扣不开,主人闭门谢客,甚是遗憾。正当诗人准备扫兴而归的时候。突然发现一枝盛开似火的红杏花探出墙来。诗人大喜过望,挥笔写道:应怜屐齿印苍,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从一枝盛开如火,鲜艳夺目的红杏花。领略到了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也总算是不虚此行了。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春光撩人,动人遐思!
杏花入诗,酒帘在望!“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清明时节,孤身行路。已然触景伤怀,偏偏又赶上了细雨纷纷。此时此刻,身处雨丝风片之中,衣衫尽湿,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心境更加的凄迷纷乱了。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时候最需要的做的就是尽快找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酌几杯,驱驱料峭的春寒,暖暖湿透的衣衫;最要紧的是,借此可以驱散心头的愁绪。恰在此时,可爱的小牧童伸手一指:好酒就在那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了!避雨消愁,惬意欣慰;杏花美酒,柳暗花明!
杏花入诗,春雨花红!“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烟雨朦胧,柳绿花红。粉红的又或者是浅红的杏花,满树满园。在两岸青烟绿柳的烘托下,是那样的鲜艳抢眼,花团簇簇!
更有“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年迈的诗人,拄着拐杖,缓缓走过小桥。眼前是杏花盛开,细雨绵绵,杨柳婀娜,微风拂面。濛濛细雨似有若无,云蒸霞蔚般的杏花则更加的娇妍红晕。春风扑面,带有丝丝暖意;风吹细柳,多么轻盈多姿。一路扶杖东行,但见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不觉有一丝寒意,一次惬意的春日远足。
公元年六十二岁的陆游客居京华,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思绪万千,一夜未眠。挥笔写下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住在小楼里听尽了一夜春雨的淅沥滴答。次日清晨,一定会听到深幽的小巷中传来清脆的叫卖杏花的声音!
绵绵的春雨传递着惆怅的思绪,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姑娘甜美声音里透出。春雨如丝,杏花开放;深巷卖花,声声入耳。纷纷的细雨,清脆的声音,美丽的杏花……,绘就了一幅明艳生动的京都春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