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送宝典永远在路上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m.39.net/pf/a_4703213.html

比起早上送孩子,我更喜欢接他放学。手牵手回家,捧着温热的奶茶,聊聊学校发生的事情,就是温馨无比的时刻。虽然有空接他的时候不多。

念小学,就在家附近。校门口太堵,陷在车海中,心急火燎动弹不得,于是改变了策略。先牵着小手步行去学校,你一句:“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我一句:“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就这样合着《声律启蒙》的画面,走过小桥,泛绿浑浊的溪水虽然不太清新,但不影响岸边的垂柳柔意盈盈,依然是一幅美好的早送稚子入学图。

与孩子挥手告别后,立刻切换飞行模式,飞奔赶回小区开车,可以提前三五分钟打卡踏进办公室,也是吼吼地为母则刚。

偶尔几次外出办完事可以接他,与那些每天接送有固定谈话搭伴的妈妈婆婆们不同,我作为临时外来者,突兀地插不进去。但也神色自若地旁听了许多不设防的八卦:谁家妹妹动作慢,谁家弟弟太淘气,哪个妈妈常加班,哪个爸爸常出差。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学校门口乌压压的人头就是笃笃的念经场。

念了中学,早上由我送,帅爸没出差可以接。每天清早是最繁忙的打仗时刻,捏分掐秒容不得闪失。一路上所有的慢行路口都了然于胸,所有的红绿灯都熟稔于心。坐在后排的男孩迷迷糊糊就长大了,自己提出要早点到学校,不想每天都经历卡点进门的心路历险。早起十分钟,结果生活焕然一新:在车上吃早饭听英文,从容舒适抵达后,笑眯眯地与我说“Seeyou.”直到这时,我才发现:怪不得学校一直发放英语听力是用CD,就是算准了大家在车上听更方便。而我们却傻傻地网购了磁带,在家里边听边吃早餐,才急匆匆出门。英文除了课文,男孩把喜欢的英文歌也塞进来,周五听听披头士或魔力红,也是应景的节奏。

帅爸渐渐被婉拒了,男孩主动放弃了车接的待遇。“我喜欢放学和同学们一起边走边聊,有时谈谈话,有时唱唱歌,看着车窗外的夕阳,我觉得这才是生活。”帅爸虽然舍不得难得的亲子时光戛然而止,但孩子大了,总是朋友更香,这个道理过来人都心知肚明。

一天下雨,帅爸觉得终于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自告奋勇去接儿。但没有电话,夜色茫茫,在涌出的穿着校服、戴着口罩、打着雨伞的滚滚洪流中,可以一眼瞅出儿子,不得不承认是奇迹。两个人欢欢喜喜在校门口相认,恰如久别重逢。

校门外满是打着伞等儿女的父母,翘首以待。累了一天的父母,还是先牵挂着孩子冷不冷、带伞了没、饿不饿?可怜天下父母心。

但父母们不总是永远在付出的苦哈哈的模样。孩子蛮支持父母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要只会围着他转。

于是,上辅导班的周末,孩子在教室内培训,我们选一个地方喝茶看书闲坐。一学期下来,沿街的咖啡馆茶馆一家一家坐过去,也混熟了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

这样的周末接送比较贴近本质,相依相伴,各自生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gx/622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