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西湖什么样现存最早西湖全景绘画西湖

白居易、范仲淹、苏轼不只是同西湖有不解之缘,西湖的治理他们也功绩也非常大。

现存最早的西湖全景绘画《西湖清趣图》

中国的绘画唐代传世很少,现在能寻得最早绘制西湖全景的绘画也只有宋代李嵩的《西湖清趣图》,但是绘画考据称为不早于元代,其笔法并不是李嵩的手法。无论如何,这是古代最早绘制西湖合景图的绘画之作。(请翻转手机欣赏)

春题湖上唐代: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这幅绘画是存在争议,传是李嵩所画,但是按照李嵩的院体画风格来看,同其风格相差太大,所以很多人持伪作意见。

不过有一部分意见认为这是绘于元代年间的绘画,即使不是李嵩所绘,其价值也非常大。

当然从绘画上来看,其手法并不高。水平不高,但是这个画珍贵之处不是绘画艺术的价值,而是史料价值。

给我们后世留下研究西湖变迁,西湖历史非常珍贵的研究资料。史料价值很大,从画上可以看出,最晚元代西湖已经形成现代的规模,即使过去了几百年,西湖的大部分风貌仍然保留,唯一变化的其路其建筑修缮多次。

还有年杭州的照相馆所照西湖的照片来看,对照此画也变化不大,变化最大的当属现代的西湖了。

西湖的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数量在中国的名胜古迹中当属于前三甲了。一方面西湖地处杭州,杭州又是江南的重要中心地带,又是钱越朝及南宋的*治经济文化中心。另一方面,西湖确实风景秀丽,山色、湖色还有钱塘江都是西湖的加分项。同时杭州又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终点。这些都让地处杭州的西湖广为人知。

西湖的十大景:

春来“花满苏堤柳满烟”,夏有“红衣绿扇映清波”,秋是“一色湖光万顷秋”,冬则“白堤一痕青花墨”。

苏堤春晓

苏堤同北宋大文豪苏轼相关,这个相关不只是苏轼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名句。还有苏轼治理地方的能力体现。

苏轼知杭州时,疏浚西湖淤泥治水患,用挖出来的湖泥堆筑了一条南北走向的长堤。堤上建有六桥,自南向北依次命名为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

后人为纪念苏轼,将此堤命名为“苏堤”。苏堤是跨湖连通南北两岸的唯一通道,穿越了整个西湖水域,因此,在苏堤上具备最为完整的视域范围,是观赏全湖景观的最佳地带。

苏堤自北宋始建至今,一直保持了沿堤两侧相间种植桃树和垂柳的植物景观特色。春季拂晓是欣赏“苏堤春晓”的最佳时间,此时薄雾蒙蒙,垂柳初绿、桃花盛开,尽显西湖旖旎的柔美气质。

曲院风荷

原为南宋设在洪春桥的酿造官酒的作坊,取金沙涧之水以酿官酒。因该处多荷花,每当夏日荷花盛开、香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溢,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意境。

杨万里有“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平湖秋月

位于孤山东南角的滨湖地带、白堤西端南侧,是自湖北岸临湖观赏西湖水域全景的最佳地点之一。以秋天夜晚皓月当空之际观赏湖光月色为主题。

宋代仲殊有:“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一寺、一湖、一山、一月的西湖夜自然也不输白天之景。

断桥残雪

冬天观赏西湖雪景为胜。当西湖雪后初晴时,日出映照,断桥向阳的半边桥面上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呈“雪残桥断”之景。

花港观鱼

在苏堤映波桥西北米处,介于小南湖与西里湖间。以赏花、观鱼为景观主题,体验自然的勃勃生机。

春日里,落英缤纷,呈现出“花著鱼身鱼嘬花”的胜景。

“花港观鱼”位于南宋时官员卢允升的别墅内,因所在位置水域名花港,别墅内凿池养鱼,故名“花港观鱼”。

柳浪闻莺

因园中多柳树,风摆成浪、莺啼婉转,故得题名“柳浪闻莺”。如今,“柳浪闻莺”依然保留了传统的柳林特色,漫步其间,且行且听,柳丝拂面,莺鸟鸣啼,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三潭印月

水中三塔、小瀛洲岛,以月夜里在岛上观赏月、塔、湖的相互映照、引发禅境思考和感悟为欣赏主题。

双峰插云

由西湖西部群山中的南、北两座高峰,以及西湖西北角洪春桥畔的观景点构成,以观赏西湖周边群山云雾缭绕的景观为主题。

西湖南北高峰在唐宋时各有塔一座,在春、秋晴朗之日远望两峰,可见遥相对峙的双塔巍然耸立,气势非凡。每当云雾弥漫,塔尖于云中时隐时显,恍若云天佛国。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

雷峰夕照

以黄昏时的山峰古塔剪影景观为观赏特点。

南屏晚钟

位于西湖南岸的南屏山一带,以南屏山麓净慈寺钟声响彻湖上的审美意境为特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gx/566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