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天宝三年,贺知章回乡探亲,百官送行。时值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他见到了一参天杨柳,在河岸边一时兴起,就挥笔写就《咏柳》。
特色鉴赏:此诗为写景状物诗中的佳作,借对垂柳婀娜身姿的描绘,赞叹美丽的春色。
首句以“碧玉”比喻翠绿的柳叶,一个“妆”字传神地描绘出柳树色彩鲜艳、风姿纯约的形象。古人常以柳树形容女子柔软的腰肢,而诗人在第二句中却违反常态地以女子形容垂柳,却也恰到好处。而垂下的柳条自然成了美人腰间的丝绸,如此描写尽显垂柳的迷人姿态。 两句引出春风,赞美春天:试问这小巧可爱的柳叶是经谁之手裁出的呢?春风就是那剪刀。这样的比喻独具匠心,新颖活泼。春风不仅剪裁出柳叶,更裁出了整个春天。诗人由衷地赞叹这春满乾坤的美丽景色。
诗人对柳树的描写层层递进:乍看满眼翠绿,色彩悦人;再看身姿婷婷,柳枝披垂,温柔可人;细看片片柳叶,精致小巧,形态喜人。
整首诗层次分明,手法独特,清新美好。
诗歌知识:碧玉: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南史》记载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
画里话外: 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人。他为人旷达不羁,性嗜酒,有“清谈风流”之誉。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贺知章一生比较顺当,与李白杜甫等人相比可谓顺风顺水。 郁结在诗人心中的便是那一份乡愁。诗人晚年回乡,面对家乡人的迎接,诗人看到的是陌生、惧惮。诗人回乡后并没有那份想象中的乡情,物是人非, 不变的就只有那片镜湖,因此诗人面对镜湖写下了“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这一无奈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