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园诗意小江南古韵大激店燕赵都市报

白癜风山东专科医院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8月6日,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暨民宿质量提升交流活动在保定市竞秀区大激店村举行。会上,公布了我省第一批11个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名录”的乡村,大激店村名列其中。驿道戏楼溢古韵▲大激店东门大激店地处保定南二环、西三环交会处内侧。古时,大激店东、西、北村口都有城门,并建有三面城墙,南面百草沟河形成天然屏障。《清苑县志》载:“大激店商周文化遗址,西南距大激店米,遗址上散存大量陶片。”地名碑上说:“唐朝年间,此地有驿路通过,激河在此流过。有人迁此定居,开店为生,故为大激店。”村里东西大街两旁原有四棵古槐,小的也须3人合抱。抗日战争时期,伪*锯走做了劈柴,专家分析是唐槐。站在建于明崇祯五年的东明桥上,村人李飞介绍说:桥的西边原来就是大激店东门,分上下两层,二楼是魁星阁,魁星面朝西,手握大笔;背后是关老爷在挑灯夜读。过桥西行,脚下就是著名的东西大街,在铁路和国道开通之前,是保定西部车马大道,西门内原有驿站。▲戏楼行至丁字街心,街北是一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古香古色的戏楼。戏楼建于清光绪十六年(),坐南朝北。高高的戏台,用巨型石材砌成,前窄后宽,呈品字结构,正中高悬“盛世元音”匾额。戏台两侧镶嵌“古今通鉴,风雅遗音”8个大字。后台墙壁上还残留着“光绪廿一年常胜班高老春、王老彦”等字样。大激店戏楼至今保存完好,实属不易,年被列为“保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多艺术大师和大激店结下不解之缘,裴艳玲便是其中之一。裴艳玲的姨母家在大激店。小时候,裴艳玲跟着父亲裴园,在这里练功学戏,每天天不亮就喊嗓、踢腿、弯腰、拿大顶,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练不好还要被父亲打。年,裴艳玲率团在村里演出,并与村中戏社交流,备感欣喜,挥笔留下“惊涛裂岸”的题词。古戏楼的北面是坐北朝南的观音堂。走进观音堂,两旁六座古碑格外引人瞩目。冯骥才到此,一一看过,指着光绪年间一块碑上的“巨镇”二字说:“这说明大激店村曾经是很繁华的,历史上很有地位。”离开观音堂西行,街两旁散列着一些石刻,上书“马号”“驿站”“文庙”“把总衙门”“九神庙”等,李飞说这都是古迹遗址,村中别处还有。看到西门路北的“烽火台中路”路牌,很觉新奇,问起方知:大激店原有两座烽火台,早都被夷为平地。也曾有72个石臼,散落在村街户巷,据说是古时驻兵留下来的。村南有一条南北古道,相传是古代驻兵演练、骑马射箭的靶场。村中有“兵寨变民居”一说,三门内驻兵,原村民在瓦碴地居住,后驻兵移防,村民才入寨居住。冯骥才推断:“大激店古代应是*事重镇。”▲真武台碑楼出西门,一座高台映入眼帘。李飞介绍:这是真武台,台基上原来由南往北坐落着武圣庙、真武庙、医圣庙。大激店原有庙堂20余所,除了真武庙把守西门,还有慈航寺镇东,兴国寺扼北,魁星阁昂首桥头……几年前,在旧址上建起了真武台公园。会水河双石桥碑曾被摔碎,按原样拼接后,立在东侧碑楼里。北侧矗立着九通古碑,碑身多残缺不全,碑文漫灭不可辨,却彰显着大激店历史的久远。“万善同归”碑上有“寺中不许合局聚*”字样,足见其村风纯正。东南角挺立着两株古柏,一搂多粗,是村中现存最古老的树。小桥流水赛江南▲村民临河而居走下真武台,一连是三座桥。李飞说:这是“百步三桥”。真武庙两侧各有石桥一座,谓之“会水河双石桥”,庙南还有一座砖拱桥。“双石桥”桥墩由一排排上下对接的大石磙组成,至少有多年历史。庙西石桥年重建,仍用古桥石料。庙南砖拱桥原为木桥,年建成。站在桥上,见一水由西南而来,这就是百草沟河,大激店段亦称“会水河”。古时,百草沟河入村后,由西向南成一河湾,从村南一直向东,再由村东南角向北,经年水流不断;北有两条季节性河流,雨季自村西汇入百草沟,村界内河流长达五里,面积近8万平方米,“坑塘常满,河水潺潺”,水里鱼跃蛙鸣。后来,因百草沟水流丰沛,村民从河中取水垂手可汲,故大激店又名“大汲店”。▲村中的小桥流水大激店流传着“三仓不满”“九水不流”的说法。“三仓”原指村中三个大坑,说不管水势多大都灌不满;“九水不流”是说下雨时,九条胡同的水都流向车马大道,然后流到村外,河边有簸箕状的水槽,雨水从水槽流出可以避免冲刷堤岸。真武台碑楼里驮碑的乌龟(也称龟蚨)也很有讲究,龟座、脖子、嘴等部位相当于测水标尺,据说龟嘴与村内至高地面、总督署前旗杆平齐。一旦洪水涨到龟嘴中,大激店和保定城都得遭淹,这叫“龟蚨测水”。真武台好似分水岭,能从容地将洪水顺势分流,挡护着村庄免受洪水直击。年的大水百年不遇,大激店都安然无恙。东明桥旁曾设船泊码头,走百草沟水运,可达保定、天津。20世纪50年代,公粮还在此上船。60年代后期,百草沟干涸见底。年,在保定大水系建设中,大激店整修河塘,引来西大洋水库活水,会水湾、兴国湖、明月塘、濯缨潭及百草沟河道又焕发生机,重现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情调。李飞说:夏天你们来,可沿百草沟一路观赏古村风貌,还可以在岸边垂钓,那才叫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沿岸前行,但见河水潺潺,堤坡上横斜的垂柳枝条飘飘,好似少女临河梳理秀发。岸边一条木船没人看管,让人想起“野渡无人舟自横”;岸上亭内,老人们正在下棋,观者环列……恍惚间如置身江南,好一派水乡风貌!翰墨乡音传文脉▲村民刘志近正在创造剪纸《九鱼图》在文化展室,看到一幅《大激店村古镇图》。这幅画类似《清明上河图》,描绘出大激店鼎盛时期的历史风貌,通衢巨镇的昔日繁华可见一斑。在众多店铺中,有一家“北铺”,做何营计,众说不一。一位老人破解谜团,说当地“北”“笔”同音,“北铺”其实是一家笔铺。村子里居然有专门制笔、卖笔的店面,文化底蕴可见不浅。旧时正月,家家高挂红灯,六棚灯会布满三条大街,庙前高搭灯棚,“匣子灯”“九连环”“万人球”“谜语灯”“戏剧灯”形态各异。棚内有人说评书,累了可坐下听书。三班花会义演,用海螺号指挥的“竹马会”,十几匹竹马跑出不同阵形,马项鸾铃悦耳。难怪流传着“破州烂县,赶不上大激店”的说法。▲村民的剪纸作品《大观园》如今,大激店有耕余书画社、乡音国剧社、读书协会等,还编写出了《大激店村俗志》。指着一幅剪纸《九鱼图》,李飞说,这是本村“大棚菜农”刘志近剪的,已经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志近剪的《清明上河图》长7.8米、高0.5米,历时一年半,用坏了5套刀具,画中各类人物、树木、房子都是一刀而成,最细的地方比头发丝还细,但都没断。如今,保定的大激店赢得了全国“生态文化村”“文明村”“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盛誉,为燕赵人文增光添彩,也能让您品味到江南美景般的小桥流水、融融诗意。(史新会/文刊于《燕赵都市报》年10月14日14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zz/772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