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集》是后蜀人赵崇祚编辑的一部词集。集中收录晚唐至五代18位词人的作品,共首,分10卷。18位词人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三位与蜀无涉外,其余15位皆活跃于五代十国的后蜀。
或生于蜀中,或宦旅蜀中,他们是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顾敻、牛希济、欧阳炯、孙光宪、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这批后蜀词人刻意模仿温庭筠艳丽香软的词风,以描绘闺中妇女日常生活情态为特点,互相唱和,形成了花间词派。
填词风气,在晚唐五代已十分普遍。唐代文人为避乱纷纷入蜀,填词风气也由中原带入后蜀。唐末五代填词风气最盛、成就最高的地方首称后蜀,次称南唐。
今日一起来欣赏3首《花间集》里温庭筠的作品吧。
01《更漏子·柳丝长》
柳丝长。春雨细。
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
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
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
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柳丝柔长春雨霏霏,花外传来连绵不绝的更漏声。
这声音惊起了塞外大雁,在那城头上宿眠的乌鸦也苏醒,就连那画屏的的金鹧鸪好像也被惊醒。
薄薄的香雾透入帘幕之中,美丽的楼阁池榭啊再无人一起观赏。
绣帘低垂独自背着垂泪的红色蜡烛,长梦不断远方亲人啊,可知道我的衷肠?
独处空闺的人是敏感的。外界的事物很容易触动其心绪,何况是在万籁俱寂的春夜。
因此,当她听到从花木上掉下来的雨滴之声,犹误以为是远方传来的计时漏声。
那雨滴之声就像是放大了的漏声,对她来讲就格外地刺耳。
人忍受不了这夜雨之声的侵扰,那么物又如何呢。
在思妇的想象中,即使征塞之大雁,宿城之乌鸦,甚至是画屏上之鹧鸪也必定会闻声而惊起,不安地抖动其翅翼。可见,思妇的心情有多不安。
在兰室之内,炉香即将燃尽.香雾渐渐消散,但却依然能透过层层的帷帐。
在这样精致雅洁的环境里,思妇的心态却只能以“惆怅”两字来概括,可见其凄苦。
由于这些华堂美室曾经是思妇与离人共同欢乐的地方。现今独自居住,物是人非,故其心理感觉就迥然不同。
如何才能排遣心中绵绵不绝的离情,如何才能寻觅离人的踪影。只有吹熄红烛,放下帐帷,努力排除外界的干扰,进入梦乡。然而“梦长君不知”,这又是一种多么可悲可叹的情景。
02《酒泉子·罗带惹香》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
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
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
绿荫浓,芳草歇。柳花狂。
罗带带来芳香,还系着分别时送我的相思豆。
金丝线早已磨旧而泪痕总是新的,再难接续,那断肠般的离愁。
一对对娇燕,呢喃亲语在梁间檐头,恰似去年我们欢爱的时候。
春色更加浓绿,春草的芳香分外清幽,飞舞的柳絮伴随着我的愁绪。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罗带引来芳香,还系着相别时所赠的红豆。
罗带和红豆都是象征爱情的信物,这里暗示着一对恋人的离别和相思,写得直截了当而又含蓄有味。
“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既是对往年此时两情融洽的怀念,又是眼前景色的实录,暗喻着自己的孤寂;犹言双燕呢喃依旧,而人却天各一方。
“还是”二字,影射着物是人非之意。于是引起词中人更深的回忆:“绿荫浓,芳草歇,柳花狂。”这是一派暮春的景象,其中的情绪似乎更加迷茫了。
尽管这里不直接赋写离别之事,而将别恨寄寓在这“草歇花狂”中,由景物兴发的忆别情味很浓,达到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03《杨柳枝·馆娃宫外邺城西》
馆娃宫外邺城西。
远映征帆近拂堤。
系的王孙归意切,
不关芳草绿萋萋。
“馆娃”和“邺城”,都是古时与美女有关的地方,西施曾居于馆娃宫中;邺城有铜雀台,杜牧《赤壁》诗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之句,曹操姬妾歌女,都住在此地。
这里用这两个地名,不仅使人想见其树,更想见住在那里的美人。树与人暗自映衬,柳的娇美自在不言中,并含有思妇以美人自况之意。
越觉己美,春思愈切,于是举目眺望,所见只是远近垂柳,拂堤映帆。
次句写江岸之柳沐浴春风,飘拂多姿,思妇由征帆而想起远去的征人。“馆娃”和“邺城”,一南一北,构成跨度很大的空间,配合着流水征帆、大堤杨柳,构成一幅广阔邈远的离别图。
最后两句是思妇由柳条而产生的奇异想象:芳草可以使游子怀乡,柳条虽不是芳草,然而它也像芳草一样碧绿,而且还有袅袅长丝,它足以牵住远游的人儿,使他思归更切。
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正是为了加强对方对于己方的系念。有这种习俗,又加上柳枝形态在人心理上所唤起的感受,就让人觉得柳枝似乎真有此神通,能系住归心了。
由此在趁势推进一层:“王孙游兮归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作者巧妙地借此说芳草没有能耐,反衬出柳枝神通之广大。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
东坡乐府雅集收录苏轼词作余首漱玉词小山词珠玉词花间集磨铁授权直发精选¥46.5¥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称"三十六体"。其诗今存三百多首,今天推荐的《花间集》,里头便收录了温庭筠的作品哦。
喜欢的书友可以入手一套读读哦。
#花间集#(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