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月明素光暖“我在这里等你”系列之“我在这首诗词里等你”——冬语(16)
一缕冬阳就这样穿过窗棂,落在了案旁,斜长斜长地刻下了这清亮亮的时光,我顺着这光线望向远方,冬阳里的清寒让时光有些遥远而漫长,让我望着这冬阳想起了过往,有温暖,有寒凉,太多的回忆都装在了诗行。
在这冬入三九的寒凉,我的目光随着冬阳一点点化作了冷月照窗,我心头升起这季最温婉的暖色的夜长,只在这冬至的夜色里,梦长长,思长长……
冬至,极致的寒凉,却在此时孕生着心里迎春的希望,激发着心里思念的渴望。那希望、那渴望,是唤醒春的梅香,是打破冰寒的腊柳摇曳在岸旁。
就落这一笔希望,因为这是来到了冬至之日的寒凉,裹挟着朔风的时光,冰封了这一夜最长情的月光,写下了千古而来,千古而去的诗行。
就在这冬至时节一首《冬至》的诗行,温暖了这一季冰雪的寒凉,让我们在诗行中读出了春光,读出了暖阳。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此诗有一些古时月历、卦象之词,感觉有些费解,但稍加分析,也不太难懂。
依照《礼记月令》,一年十二月正好和十二乐律相适应,一月一律。黄钟应律,即指黄钟律管应合了万年历象,此时和风已起,大自然应时之变,阴气下伏,阳气上行,暖气回升。包括冬至在内的二十四节气,是前人对自然界观察积累的气象知识,不得不让人诚服,尤其是在北方。
葵菜的影子在移动,白昼渐长,梅花会趁着小寒时节的到来而即将开放。冬至是夜最长的一天,所以经常有诗以冬至之夜来寄托思念长长,过了冬至,白天就一天天长了,梅花也会在最寒冷的三九天迎寒绽放,这也让梅被寄予了别样的品格。
八方之神的卦象都占得明年是好年成,六管灰动,冬至节到,阳气开始上升,预示着来年年景丰硕。古人很重视卦象这类的变化,这八神、六管都是和卦象、月律有关的术语,总之这些卦象和月律表现出来的都是冬至时节的表象。
岸边迎接腊月的垂柳枝条长长短短,渐绿将绿,似乎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这是点睛这语,在陈志岁的《载敬堂集》中有载:“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可见,自古及今,冬至都是春之先声也。
这是一首有些略感生僻的诗作,诗名就是《冬至》,作者是与李清照齐名的宋代女诗人朱淑真。就是这应景的《冬至》,让我们在朱淑真的笔下看到了古人对冬至节气的重视,这也就应了民间一直流传的“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举目长夜最寒,却是春意萌生,在这最长的寒夜里,我们不妨围炉而坐,一起憧憬春日可期的美好,心里的希望驱散严寒,一句“问候而冬至”就让我们陷入了这一夜时光的温暖。
冬至,已至,寒至极,却春可期,用一夜最长情的告白向岁月行礼,用梅开、柳绿领一季春来,又何惧这数九寒天的冰雪?
黄钟应律,寒凉如坠,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待春归!
本文由月明素光暖在百家号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感谢文友喜欢,愿以月明之素光与您结缘,给您温暖!
原创作品欣赏:寒亦可暖,冬亦可安,如此,足够我爱这人间!
原创作品欣赏:放翁冬读多遗篇,会心知书言,躬行知纸浅,曲肱饮水亦欣然
原创作品欣赏:月色兮,今夕扰梦长,雪色兮,何夕在身旁?
原创作品欣赏:冬夜素雪茫茫,却有一纸情长,一墨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