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毕万恒家乡的墩墩山

拉萨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9.html

转载自百家号作者:环县那些事

毕万恒,男,年5月生人,中共*员,高中文化程度。小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甘肃环县虎洞镇中心小学。

我家乡的“墩墩山”是指今甘肃省环县虎洞镇半个城村小古城的一座面山。因山顶上有一土墩墩(古时烽火台)而得名。

据原宝鸡文理学院历史系教授彭曦先生考证,半个城属战国秦长城内侧,是古代抵御北方外族入侵的重要塞障。西北通往西夏区凤凰城(今银川市),东南过往西汉移马岭(今庆阳),正南方越过野狐沟直上控镇萧关,襟带秦岭(今董志塬)。庆阳卫西路置烽火台57个,其中环县境内52个,就有半个城墩的记载。《庆阳府志》中也有半个城墩的记载。

战国秦长城半个城段亦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年5月25日公布,甘肃省人民*府年7月25日立碑。(碑立在庙台前台畔)

半个城墩东靠文吊咀沈家山墩,西靠芦草沟墩,每十华里一墩。很多历史资料记载,墩墩常驻守*5名,旗铳、盔甲、火药、焰硝等,器械俱全。遇到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互传信息,墩墩计算里程。城内准备好滚木雷石……做好防御工作。又因半个城地处三面临沟,一面靠山,易守难攻。历朝历代均属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半个城墩如同一座信号塔屹立在这座*事要地面前,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东西南北中,时时准备为城内传递信息。可见这座山上的烽火台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非同一般。

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时代的发展变化,家乡的墩墩山在新中国诞生后又有了新的作用和使命:站在孤墩突起的烽火台上,放眼望去,山恋起伏,沟壑纵横;“月亮山”(墩墩山右侧邻山)上的的白杨树冲天而立,形成独特的景色;蜿蜒盘流的两沟河水汇在一处向东驶去,直入环江;沿河两岸的平台大山巍然屹立;县城西山的文昌阁隐约可见,山下古城一览无余,给人一种亲临其境后流连忘返的感觉。它成了过往行人观赏小古城四周之景的制高点。

墩墩山上并没有奇花异草,也没有松柏垂柳。不过,杨树、杏树倒也不少。随着城乡发展差距的不断变化,它虽然被人们慢慢淡忘,但它还是无私地守护着这座遍体鳞伤的古城,它为它站好岗,任凭狂风漫天、大雨倾盆和严寒酷暑的折磨。不管自然条件多么的恶劣,它的这块热土本色,它忠心不二的性格,都和原来一样,我自岿然不动,横卧谈笑之中,默默地为父老乡亲们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能量,点缀着半个城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更重要的还是见证着风云变幻的历史!

墩墩山最为壮观的还是它用自己的躯体支撑着弯曲盘旋的一条乡村公路,此路犹如一条长蛇,时而左旋,时而右转,曲折绵延,绕山信步,经过十次的左、右大盘旋,最终穿越于山顶。看到此景,你自然会联想到年聂耳创作的民间管弦乐曲——《金蛇狂舞》,是那么热情洋溢,又是那么精神饱满,诉说着墩墩山的生机活力。金蛇如同墩墩山放射出来的闪电,照亮了半个城的新农村,指明了村民前进的方向。近年来,这座山支撑着这条路,这条路承载着各种各样的车辆向全国各地输送着各级各类的建设者:有走上讲台为人师表的、有走上手术台救死扶伤的、有飘洋过海给外国人演唱环县道情皮影的、有登上舞台夺得黄金 的、还有南去北往的许多个体户……总之,都形式不同的解决了温饱问题,还争先恐后的向小康迈进。

再说山顶塬上的中成年老百姓,他们长年汗流浃背地辛苦在庄稼地里,毫无怨言。农闲时间特别有精神,也非常活跃,更是有才有艺。时常饭后聚在一起坐在热炕头或围坐在火炉旁边,吹的吹、拉的拉、弹的弹、打的打,唱几段新时期内容的老道情来歌颂*恩,释放自己一天来疲劳的心情。也有时表演鼓乐大联奏、合奏、独奏:一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响彻四方,飘荡原野,共同展现着半个城人的豪爽情怀。有一次,日近黄昏,当夜幕来临之际,我亲耳听见不知是哪位师傅以悲哀凄凉为主旋律的吹奏着《哭长城》:有时上厉音“5”如细声喊叫;有时指颤音八分休止符“7”像哽咽、如泣似诉;有时连吐音呼天抢地、像嚎啕大哭。仿佛在我眼前出现了民间传说的一幕: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来到长城脚下,方知夫亡,痛不欲生。想夫心切,失声痛哭,声如雷、泪如雨。哭至三天,晴天霹雳,地动山摇,一声巨响,震耳欲聋。突然城墙哗啦啦倒塌八百里。这时,土雾腾空,黄尘滚滚。众人惊得目瞪口呆,吓得监督筑城的蒙恬直打哆嗦,不知所措……乐曲高潮过后,突然画面更换,“商音对话”把我又带到一个波涛汹涌、惊心动魄的海景。只见土雾中的孟姜女抱着丈夫的尸骨相互对说着什么走向大海的漩涡之中……虽然是个夸大其词的传说,充分说明了封建社会统治者,强行征役,造成家破人亡的残酷事实是屡见不鲜的,也是有史可查的。令人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山下退耕还草地也极其丰美茂密,经常有大红野鸡在草丛里伸出头来目不转睛地观赏山中“金蛇狂舞”和往返车辆,侧耳倾听着护城河湾回荡起山头上长长的唢呐声……改革开放四十年,家乡的山在变、人在变,唯独*恩依旧!

故乡的山啊!你虽然不过于打扮自己,但你这种朴实的自然美和忠厚的高尚品德,半个城的子子孙孙永远都不会忘记你,永远都要向您看齐并保证做到禁*戒*,永远让您绿色长青!

来源:图说环县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zz/519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