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原县地处齐鲁之邦,物华天宝,文化灿烂。自西周初年建平原邑,几经易名,有史以来,战事频繁,烽火不断,沧海桑田,造成了众多的名人遗迹,历史的变迁,也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和自然景观。
平原旧八景为津期驻跸、霞衬桃园、仙桥阔野、禹鉴通天、鸠野春耕、龙湫响应、西寺闻钟、暮堞连云。
平原新八景为古城霭影、空潭印月、画桥烟雨、长堤桃李、龙湫响应、仙塔插云、杰阁晚眺、渔舟夕泛。
下面说说所谓新八景。
古城霭影。平原古城遗址,在平原城南二十五里,现王庙乡张官店村东。今之平原城是北齐天保二年(公元年)从古城迁建而来,但古城遗址吸引着众人前去游观,直到明、清乃至民国初期,古城遗址尚清晰可辩,而古城轮廓直至七十年代挖沉沙池时,依然清楚可见,还有一直流传至今的歌谣:先有张官店,后有俞灵县,没有了俞灵县,还有张官店。由于地表变化和黄河的改道,这里渐由一块黄河冲积平原的高阜之地变为一片低洼地带。据传,在这里的天空云霓中曾出现过城廓楼台的蜃景,并由《续修平原县志》记载:
古郡徒留麦黍痕,
蜃楼海市涌朝暾。
停车一访当年事,
父老犹传拱岱门。
空潭印月。说的是平原城西打渔李村北一里许、徐桥以南(二村均属现王打卦乡)马颊河中有一水潭,深不可测,据说,即使马颊河水干涸,该潭也是碧水荡漾。每逢万里晴空的夜晚,一轮圆月高悬碧空,把它从太阳那里获得的一份爱毫不吝啬地撒向大地,星星羞涩地躲在一边悄悄地眨着眼睛,马颊河水缓缓北流,潭水轻轻地拥着浪花,偶有几声蛙鸣打破这夜晚的寂静,更增添了几份静的色彩。月光照着水潭,潭水映着圆月,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生活画面啊!旧志中有诗记载:
月轮悬碧空,
月影印潭中。
防有青莲辈,
扣取驭长风。
画桥烟雨
画桥烟雨。说的是过去在县城东关外有先农石桥和云梯石桥,桥两侧合抱的垂柳把道路遮成绿荫的走廊,逢至阴雨之际,透过霏微细雨的纱帐,潺潺的流水在桥下流尚,静静的石桥沐浴在茫茫雨雾中,弯弯的垂柳更显得翠绿、生机盎然,大自然恩赐给 的美景令人陶醉,令人赏心悦目。《续修平原县志》中有诗云:
名桥列市东,
桥下众流通。
细雨烟霏候,
田禾润泽中。
长堤桃李。马颊河东堤岸,以兴泉寺(现炉坊乡尚家庙村西处)为中心南北十余里,逢至每年九月,桃树梨树,果实累累,金黄的梨和粉红的桃点缀于绿叶之中,报答着人们辛勤的汗水和耕耘,漫漫长堤,一望无际,令人油然而生对丰收的喜悦。旧志中记载有诗为证:
长堤十里余,
灿若浣花居。
小憩游春展,
呤情纵目初。
龙湫响应。在城南青陵寺西偏,土塚甚大,有洞有树,上建龙神庙,距城15里。
仙塔插云。说的是平原城北高耸入云的千佛塔。这座距城五里、高26米、八棱柱形的七级宝塔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三百余年。游人可由底层南门进入塔内,并可在半明半暗中循级而上,登塔之 凭窗眺望,可悦赏晨曦晚霞、村舍炊烟、云景天光和四野庄田,使人有神*飘逸之感;晴夜赏月,风中听雨,更有一番妙不可言的情趣。《续修平原县志》中有记载曰:
浮屠高耸古城西,
遐迩更无物与齐。
绝顶凭栏逞一览,
登天初步此云梯。
杰阁晚眺。此景在平原城东南隅的城头上。夜晚登阁,借着朦胧的月色四处眺望,城头下为因刘备坐过平原(平原古城)县令而附会的龙门胜迹,城外南面是汉代舞阳侯樊哙将*墓(其实未葬于平原),往东望去,是被称为仙桥阔野的张良避谷桥风景。诸古迹佳景尽收眼底,触景生情,古人功名,激人奋进,热血男儿,当作有志之士。《续修平原县志》有诗曰:
城头峻阁记文昌,
结伴登临引兴长。
脚底龙门留古迹,
街心马路履周行。
仙桥阔野通流水,
孤墓残碑冷夕阳。
国事阽危需志士,
男儿讵效接舆狂。
渔舟夕泛。说的是在平原城西南,现炉坊乡大芝坊村西首,傍晚时分,劳累了一天的太阳拖着沉重的脚步,徐徐地落入西山,把 的一束温柔的晚霞之光撒向这静静的河畔。忽然,渔舟如梭,渔民脸上漾溢着满载而归的喜悦,说笑着聚集村首,晚霞映着笑容,渔歌伴着鱼跳,好一幅鱼蹦虾跳、风光浩然的风景画。《续修平原县志》记之曰:
芝隍村接大河滨,
生计多家托钓纶。
羡煞渔舟轻泛泛,
斜阳反照数金鳞。
历史上的平原新、旧八景,多为牵强附会之说,且大都已湮没无遗,但如仙踏插云、长堤桃李等胜景犹在,不妨一游。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