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馄饨吃汤圆写消寒贴街坊邻里欢聚过冬

“秋收刚过去,冬至往往是过去老百姓家底儿最充足的时候,所以民间有‘冬至大于年’的说法。”现场,民俗专家王作楫老先生绘声绘色地讲解趣味民俗知识,一下子“唤醒”了居民们的耳朵。

今天(22日)上午,建国门街道九个社区20多个家庭齐聚干面胡同41号建国门街道活动中心,欢度冬至。

街坊邻居围坐一起欢度冬至

老北京的冬至风俗、民间的冬至传说、朗朗上口的冬至俗语……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引来现场阵阵欢笑。

王老师介绍,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讲究,这不,街坊邻里们现场包起了馄饨来。皮和馅儿,是居民们一大早就准备好的。他们还相互交流着自家过冬至的故事,切磋着各地冬至日的传统食俗。

居民一起包馄饨

“在南方,我们过冬至要吃汤圆!”一位老家在南方的居民说。这个,街道早就有准备,一盘盘汤圆端上桌,让居民们在北京也能品尝到家乡的冬至味道。

弦乐合奏、打花棍、快板、葫芦丝……舞台上,各种民族特色节目为现场增添了喜庆热闹。由茶艺师、画师和舞蹈爱好者共同呈现的“九九消寒图”压轴登场——画师在悠扬的音乐、清甜的茶香和曼妙的舞姿中完成了“梅花”的消寒图图示,这也是冬至活动的重头戏。

看民俗节目

据介绍,“九九消寒图”是中国古代的“日历”,古代从冬至起就进“九”了,民间都要贴绘“九九消寒图”,消寒图共有九九八十一个单位,从冬至这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冬天就会过去,春天就要到来。消寒图大致有文字、圆圈、梅花三种图式。“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9个字,繁体每个字都是9笔,现场,街道为每一位居民都准备了文字图示的消寒图,大家拿起毛笔,描上 笔。

画九九消寒图

本次活动标志着建国门街道第十三届立春文化节正式开幕。“立春文化节已经是第十三届了,每一年,我们都会依据节气举办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如腊八施粥、立春鞭牛等。街道特别希望通过宣传节气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以仪式感倡导和睦家风,以民俗传统弘扬传统文化。我们也会继续打造建国门地区特色品牌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居民的文化归属和文化自信。”建国门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田振江介绍。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于丽爽和冠欣摄

编辑:王少伟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zz/401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