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樊静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实

北京 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樊静(江陵县郝穴小学)

评析:但红(江陵县郝穴小学)

教学内容: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

教材分析:

《童年的水墨画》一课选取的是张继楼写的三首儿童诗。《溪边》、《江上》、《林中》。分别摄取了“钓鱼”、“游泳”、“拾蘑菇”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展现了儿童活泼、可爱、俏皮的生活场景。构成了令人向往的纯真童年画面。课文构思新巧,想象丰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充满童真、童趣,耐人寻味。教学时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句。边读边想象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字里行间流动的童真和童趣,读懂意思,独活画面,读出意境。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童年的快乐,并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溪边》。

3、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难点:

1、能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背诵《溪边》。

2、能说出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学习课文之前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看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视频中的图画颜色很单调,只有黑色和白色。

师:是啊,像这样用水和墨还有一些简单的颜色作画的方式是我国一种独有的画种,叫水墨画。水墨画不仅生动传神,而且还能引发我们大家的想象,这一课,樊老师和大家学习的课文题目叫作《童年的水墨画》。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感知大意

师:猜猜童年的水墨画会画些什么?

(请两位同学回答)那文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学生读)

师:好,大家都完了吗?那童年的水墨画一共有几幅画?分别是哪几幅?

生:三幅。分别是溪边、江上和林中。

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一下子就找出了三首小诗的题目。那大家把生字词都读准了吗?

师:同学们先来看 组词,谁来读?(请一位同学读)读的非常棒,尤其“扑腾”这个词在文中表示声音,所以在这里读 声,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学生齐读)。很好,把词语放到诗中,谁来读诗?(请一位同学读诗)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组词语,谁来读?(请一位同学读)这组词里也有一个读音发生变化的词,你发现了吗?

生:水葫芦是轻声。

师:对呀,我们一起来读读。大家在看看文中的水葫芦有什么不一样呀?

生:水葫芦加了引号。

师:你有一双火眼睛睛,那加了引号的水葫芦还是原来的水葫芦吗?

生:不是,这里的水葫芦是指小朋友们。

师:你可真会读书,一下子就读出了这个词的特殊含义。看来我们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是动了脑筋的。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第三组词,我们开火车读吧。好,这一列火车读。(学生读)你们知道什么是斗笠吗?大家见过吗?

生:就是用竹子编的帽子。

师:是啊,大家再看看,戴着斗笠的小朋友和蘑菇怎么样啊?

生:很像。

师:对呀,很像,我们一起来把这写斗笠和蘑菇的句子 遍。(声齐读)

三、精读课文,学习《溪边》

师:童年的水墨画一共写了三个地方的场景,我们先来欣赏 幅画《溪边》。请一位同学来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边读边思考,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这幅画,你会用什么字?(请一位同学读)好,你们觉得溪边这幅画怎么样啊?用一个字来形容。

生1:美。

生2:乐。

师:有时候一幅画的特点就藏在这首诗的文字当中,再仔细想想。

生3:绿。

生4:静。

师:同样一幅画,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字,看来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这一点非常好,老师相信,每一个字都有它的理由。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你认为最能形容这幅画的字,默读溪边,划出与这个字相关的内容,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你选这个字的理由。(学生自由讨论)。

师:好,我们一起来交流,先来说说美吧。这幅画美在哪里呀?

生:垂柳很美。

师:这幅画中还有什么美丽的景物啊?

生:山溪、红蜻蜓。

师:是啊,这幅画上美丽的景物有很多,有垂柳、山溪、人影、红蜻蜓、草地,并且每一个景物都很美,看来大家选择用美来形容这幅画特别准确,来,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读出这些景物的美。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一起说说“绿”,为什么用“绿”来形容这幅画?

生:因为垂柳和山溪都是绿的。

师:我们看溪边这幅画不仅景物美,它还是一幅绿色的图画是不是?你们看,垂柳碧绿碧绿的,哎呀,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一首诗。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山溪像绿玉带一样,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山溪?

生1:我看到了绿色的山溪。

生2:我看到了长长的山溪。

生3:我看到了平静的山溪。

师:真好,你们看,山溪绿的平静,绿的美丽,连人影倒映在水中都给染绿了,山溪像不像一汪神奇的染料?想想看,还有什么会给这山溪染绿了呢?

师:是啊,你看岸上有一个绿色的世界,水中还有一个绿色的世界,就在这一片绿色的世界当中,还有一种颜色,它显得独特醒目,是什么呀?

生:红色。

师: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可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啊

红绿相衬,这样的画面我们在一首诗当中也读到过。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红绿相衬,这幅画是不是更美啦,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四行,突出绿和红来读,谁来试试?(请一位同学读)

师:来到溪边,我们发现,这不仅是一个美丽的绿色世界,它还是一个安静的世界,从哪里感受到它的静啊?

生1: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溪水因为太静了,所以才像一面镜子,把人影染绿了。

师:真棒啊,再看看图上,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静啊?

生2:如果不静,蜻蜓会飞走。

师:是的,诗中还有一个字写出了蜻蜓的姿态,什么字呀?

生:立。

师:对,立是蜻蜓的标志性动作,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你还从哪里感受到静啊?再看看,再想想。

生:我觉得青山很静,它默默地待在那里好多年。

师:是啊,从远处的山感受到了静,仔细听一听,在这安静的大自然中,我们还能听到什么?

生:鸟叫声。

师:是的,鸟鸣山更幽,正因为安静,我们才能听到鸟儿清脆的歌唱。跟着老师,深吸一口气,你闻到了什么?

生1:花香。

生2:树木的清香。

师:是啊,大自然的清新让我们的心也静下来了。谁来读一读这四行,读出它的静。(请学生朗读)

师:那在这安静的世界当中,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呢?

生:钓鱼。

师:你们想不想走进画中和他们一起钓鱼啊?

生:想。

师:好,我们现在就出发,我们来到小溪边,坐在溪边的石头上,垂柳为我们遮阴,我们握着长长的鱼竿,静静地等待着鱼儿的上钩,河水动了,鱼上钩了,你开心吗?开心了你会怎么做?

师:我们诗中啊,也有两句话写出了小朋友们的快乐,我们一起来读。

师:这两行你们读懂了吗?草地上蹦跳着鱼儿老师也能理解,那蹦跳着笑声是怎么回事啊?

生:因为他们钓到鱼了,非常开心。

师:是啊,因为开心笑声在草地上回荡呢。

我觉得溪边这幅画真有意思,一开始安安静静的,后面忽然就动起来,欢乐起来,热闹起来,正因为有了小朋友的欢乐,有了他们的笑声,这幅画变得更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读出前后静和动的变化。

四、总结全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从美,绿,静,动感受了溪边这首诗,下节课,我们继续来欣赏这组诗中的另外两首江上和林中。好,下课。

板书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

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课后整理思路,回忆课堂,反思总结,这是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一步,下面就所教学的《童年的水墨画》这一课进行反思:

在教授《童年的水墨画》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到学生产生疑问最多的词,根据词而展开。全部设计共分两个部分,一个是整体感知,解决难懂的词,读好长句子。二是细读溪边,细品溪边水墨画的美。课上较为满意的地方是充分发挥学生想象,用一个字形容溪边这幅画的设计,针对性强,重视朗读,对于难懂的句子,先理解词而进而理解句子,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不足之处有三点:一是朗读的针对性做的不够。例如,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学生在想象什么样的垂柳时没有打开思路,归根结底是朗读的不够深入,二是朗读指导方法有所欠缺,怎么读好景物,是课上处理不到的地方,学生在读前两句时只是泛泛而读,没有全身心感悟。三是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没有做好引导。希望将这些问题以后整理,再重新设计磨合,提高自己专业水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zz/305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