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七十二峪之土门峪桃花红
郑凡涛
陕西
土门峪位于长安区王莽乡。峪内有座千年古塔名叫“二龙塔”,塔下古村,随峪名叫“土门峪村”。
土门峪内除了有千年古迹, 的就属桃花了。每到花开之时,漫山遍野,错落有致,色艳香浓。桃花美景招惹着许多像我这样的人心生倾慕,驱车前往。
沿着不宽的山村小道,穿过白墙红砖青瓦的整洁村庄,七拐八拐来到土门峪村南。由此向上进山,便进入土门峪口了。
山路不太陡,走了几分钟一拐弯,只见南面的大山草木初绿,雾气升腾。氤氲的雾气不但让远处的山峦朦胧起来,也让太阳看起来像是蒙了一层薄薄的细纱,白晃晃的,却没有什么热度。山沟里的麦田绿油油的,田间路边一片不大的榆叶梅林开满白色的小花,特别惹眼。告别了干枯、单调的冬天,秦岭迎来了五彩斑斓的日子。看到如此美丽的春色,我的心情更加欢愉起来。
再往上,只见路左边的山坡上,稀稀拉拉地栽满了桃树。嫣红的桃花初开,少有绽放,多是含苞,倒是树下的油菜花却金灿灿地烂漫着。原本是来看桃花的,却邂逅这盛开的油菜花。这意外的美丽吸引着我信步走进田间,仔细观赏起来。
这桃花嫣红,油菜花黄,镶嵌在黄土绿草之间,一派春意盎然。几只野蜂,嗡嗡地飞来飞去,在油菜花田间盘旋,偏偏没有蝴蝶来凑热闹。我想蝴蝶是嫌桃花还没有完全盛开吧?
顺着山路慢慢地盘旋而上,走了不久,转过一个大弯,忽地看到右边山坡上一片桃树,鲜花怒放,一派嫣红让人眼睛顿时放亮,当时不由得尖叫起来。
这片桃林面对大山,迎着太阳,花色粉红艳丽,像是一群花枝招展的天真少女,向前来赏花的人们肆无忌惮地笑着。
几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子,身着鲜艳的汉服,在桃林中不住地摆拍着。恍然间像是穿越到了古时,这真是桃花夭夭,灼灼其华。潋滟着一身红装,芬芳了这 三月天。
欣喜之下也快步踏入桃园,迫不及待地感受这桃花粉菲的境界,享受春光明媚带来的幸福。
不到一会儿,游人就拥满了这片桃林,让林中一下子喧嚣起来了。我站在林间四下观望,看见西面高处竟然耸立着一座古朴的宝塔。这塔独立岭上,让坡上的桃花一映,韵味和意境一下子就出来了。让人顿生仰慕之心,便转出这片桃林,继续向上,想登塔一望。
这是横亘在两个峪口之间的一道山梁,也是这土门峪和蛟峪的分水岭。山梁之上十分平整,一大片桃林,花正妍红。穿过美丽的桃林便来到塔下了。
这塔名叫二龙塔,始建于唐代,距今有多年了,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塔身通体青砖砌成,塔形四棱柱,下大上小,高达近18米。塔高七层取意胜造七级浮屠。南北有门,中心有梯,可直达塔顶。只可惜现在为了保护文物,禁止登塔。
失望之余,绕塔细看。发现此塔与小雁塔造型非常相似,秀丽挺拔,是典型的隋唐风格。只是奇怪此塔既为佛塔,为何又独立山头,不见寺庙?
站在塔北的观景台极目远望。只见远处的乡村城市笼罩着一层青色的云雾,时浓时淡,不断变化。浓时如海,淡时如烟,在阳光下弥漫着浓浓的 烟火味。近处的田野之上阡陌交错,桃花嫣红,麦田青绿,油菜金黄,垂柳如丝,一派悠然乡村风光。
想这古塔历经千年,一年四季看花开花落,听风沐雨,宛若一位修行千年的老僧。有庙无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守住了这份孤独、这份坚韧,与这巍巍的终南山相伴千年,不离不弃。他用自己满身沧桑向人们诉说着 的地老天荒。
向南望去,山坡高低起伏,在不远处的山顶茂密树林之间竟然隐约还有一座高塔。立起好奇之心,便欣然前往。
爬上山顶发现有座寺庙。这里已是蛟峪境内,此山叫二龙山,此庙叫天池寺。先前在半山腰看见的寺内古塔为宋代所建的六角七层舍利砖塔。天池寺始建于隋代,后来唐太宗下旨扩建成皇家寺院。二龙塔为何不在这二龙山上,却独立半山梁上,实在是让人费解。
立于山顶向北回望,只见万株嫣红之间,古塔卓然独立,秀色怡人。这老寺古塔,青山绿树,与桃花相映,正是 美景。此刻,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也不想去探寻了,我只想置身这古寺桃花红的初春图中,像唐寅一样做一个桃花仙人,日日醉卧花下,看万朵桃花笑春风。
插图/作者
作者简介
郑凡涛,陕西咸阳人,笔名海岸线。在西安某国企工作。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李品刚无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王树宾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琅
副总:蔡泗明倪宝元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孔秋莉焦红玲
主编:石瑛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