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广告投放运营招聘QQ群 http://www.huiwenxuexiao.com/chaoliu/xinchao/3035.html或许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起步,但中国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命运都被它改变了。--题记我是一棵柳,一棵生长在南湖岸边上的垂柳。千年以来,这儿就被文人墨客所流连。“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的书卷气息使我陶醉其中。每当科举放榜之时,总会有文人墨客来到这儿抒发豪情壮志,把酒言欢。南湖微笑着,我微笑着,平静地看着一切。风吹飘散,云卷云舒,不知何时,文人消失了,来的净是些*阀、贪官、污吏--这是从一个学生那儿得来的新名词。战火和硝烟从此不再停息,就像南湖的水面,被一块块石头打破了平静。或许,平静的时光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我多渴望那些被南湖的氤氲水汽所滋润的纯净灵*再回来啊!直到那一天,我遇见了那群人。年的8月,暑气蒸腾着南湖的一切,灼伤了天,烧焦了地,灼烧着每一个为中华民族命运所担忧的华夏儿女的心。我抗着悬在天空的烈日,只能用身边一丝丝水汽来滋润自己。突然,一只手猛地拍在了我的肩上。“好地方!”那人不禁感叹道:“会在这里,一定能开成!”浓厚的湘音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材高大挺拔、体格干练矫健的他,想必也是经常锻炼的;那一双大眼炯炯有神,似乎蕴藏着星辰大海,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能干大事的人。同行而来的有12人,大多都是青年。他们陆续登上了停靠在湖边的一艘游船。其中,一人吆喝着在我身边的那个人:“润之,快点!”我不知道后来的他会给中国带来多大的影响,只是在脑海中闪过一个成语--风华正茂。会究竟开了多久,我已然记不清楚,但那些人的相貌神情和言谈举止,我至今仍能记得。他们中的一些人后来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在船上究竟说了些什么,或许只有他们自己和南湖知道吧。记得下船后,有人对那个湖南人说:“润之啊,我算了一笔年龄帐,参会同志的平均年龄为二十八岁,这是一个年轻的**啊!”那个叫润之的人说:“诶,巧了,我今年也是二十八岁。”“人能有多少个二十八岁啊?”“我不知道,但我明白的是,二十八年后,中国定是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二十八年后的年,当人们高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时候,我隐隐约约产生一种预感:那群人成功了!或许那个动乱的年代已经过去了。“迎接新生活吧”,我对南湖说。南湖微笑着,平静着看着这一切。中国的未来在那个叫润之的青年人口中已成定局,那充满自信的目光至今仍映射在我的心中。斗转星移,白驹过隙,九十六年后的年,共和国的领导人来到南湖瞻仰当年前辈开会的地方。那时的游船已成了人们口口相传的红船。在他们的目光中,我读到了憧憬,读到了热切,读到了希望--那是润之的目光。一百年过去了,南湖水波依旧,那群朝气蓬勃的革命者的品质和精神正如南湖的水一般清澈见底、永世长存。每当游人们在船上愉悦的泛舟时,我不禁会想:这百年后的盛世,你们看到了吗?
策划:李德勇编辑:周蓉蓉审核:张隋全刘德海王晓光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