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立春时节的秦巴山区,乍暖还寒,屋檐上的积雪开始慢慢消融,沿河两岸的垂柳正在萌发,美丽乡村正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复苏景象。相比城市的喧嚣热闹,在落日余晖的衬托下,宁静的乡村民居就显得格外的迷人,也更令人向往和陶醉。农村俗语“盖三不盖四,空东不空西”,是什么意思?为啥不盖四?有道理吗?
盖三不盖四自古以来,在农村,人们大都以自建房为主,房屋的建筑布局上向来是十分的讲究。无论是北方的四合院,还是南方的亭台楼阁,大都存在着相似的讲究。过去,农村的房屋结构多是土木结构,当时,受传统“天圆地方”观念的影响,一直到今天,我们会发现在农村家家户户的房屋院落都是呈正方形的构造布局。其次,古人对数字比较敏感,“四”与“逝”相谐音,认为“四”的数字寓意不好。此外,在古代数字“三”是个吉利的数字,道德经中有这样的说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在农村人们修建房屋时,大多遵循“盖三不盖四”的传统习惯。
空东不空西在农村,人们修建的房屋大多是坐北朝南的布局,这样的布局不仅有利于采光,同时,也是对自然规律的客观把握,讲究的是顺应天道,也体现了人们崇尚自然的生存之道。在风水学中,有“左青龙,右白虎”之说,即“青龙代表东方,白虎代表西方”。古人创立的二十八星宿中,分为四组,这四组分别是春、夏、秋、冬四季中的天之星,每个季节又对应一个动物和一个方位。其中,青龙代表着春天同时又代表着东方,象征着生机、万物复苏的生长之气,是个吉位。所以,在农村修建房屋时就有了“白虎不能压青龙”的传统说法,即“空东不空西”。
农村俗语“盖三不盖四,空东不空西”,是古代劳动人民对长期农耕生活实践经验的智慧总结。在今天看来,虽然有一定的学习和借鉴意义,农村大多数的房屋布局,还依然遵循着坐北朝南、盖三不盖四的传统习惯。但是,这句俗语老话的结论却早已过时。我们在理解这些农村俗语老话时,一定要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加以揣摩,理性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