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沧州这段年内通航美翻16个码头

31公里水上游线尽享两岸好风光

今年,大运河中心城区段将迎来生态修复和提升改造。

根据规划,我市将以“一卷运河图、两岸多彩景、活力智慧河”为主线,对中心城区31公里运河两岸进行生态修复及提升改造,建设中心城区大运河生态廊道。运河经过清淤疏浚、打造生态廊道后,可满足小型游船通航要求,市民可乘船观光游览,欣赏两岸风景,运河也将因流动的风景而勃发出新的活力。

朗吟楼码头效果图

A一条廊道一卷运河图

生态廊道,即中心城区31公里运河两岸进行生态修复和提升改造后的运河景观,包括沿线生态景观提升及配套工程、慢行系统及配套服务设施优化提升、车行桥改造美化、夜景亮化、运河生态监测及运营管理智慧系统工程、产业导入等。

这条生态廊道北至京沪高速,南至黄石高速,包括堤顶路以外边坡、河滩地、水域以及堤顶路两侧绿化带。工程将依托武术、杂技、医药、盐运、河工、漕运等历史文化遗存,打造一个个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景观节点。包括:5段漕运诗经长廊、12个运河水工看台、古长芦盐运文化廊、胜利园杂技竞秀场、清风楼武术把式场及佟家湾医药百草园等。

其中,沧州环城高速至渤海东路,将打造长约15公里的林田慢道,沿堤顶路行进,丰富的植被,防护林带及观赏性经济作物,是满满田园生态的体验感。

这条廊道建成后,整个运河自然景观、人文特色及风土人情等,将像画卷一样徐徐展开。

B码头渡口两岸多彩景

古时的京杭大运河,码头渡口林立,人们在此乘船靠岸,游览南北,阅尽美景。

沧州大运河生态廊道建设,将复现运河码头渡口船只往来的盛景,市民期盼的运河通航也将成为现实。

从南到北,整个廊道规划建设码头16个,分别位于市区段运河两岸重要位置。其中,园博园码头、南关古渡、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一期码头为一级码头;二、三级码头包括大化码头、郎吟楼码头、白家渡口、莲池古渡等。

从中心城区段南端开始,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一期码头,临水木栈道,古色大船坞。从这里下船,不远处就是慈航宫、强珍墓、医院旧址等景观。

向北是佟家花园码头,此处码头与公园滨水木栈道相结合,周围是丰富的植物花镜。过了黄河路大桥,则是百狮园内的莲池古渡,溪水清澈,荷花点缀,亲水平台将成为小型码头,游人在此可一堵莲池芳容。再向北,是南川古渡码头和朗吟楼码头,此处古建林立,韵味十足。浮雕景墙、滨水花阶、亲水平台……既可游览两岸南北古建筑,又可在百狮园内休憩小坐。

再向北,是菜市口渡、锅市街码头,只听名字就有一种老沧州街市和集市的韵味。这两个码头,连接的是沧州老城区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下船便可逛街购物、享受美食!

过了新华桥,是白家口渡和方家花园码头。周边是补山楼、水月寺。再往北走,是代家园码头和长芦盐场码头,此处临近渤海路,将结合芦盐记忆文化廊打造盐运文化码头。

为完善31公里水上游线,远期还规划南北两端码头4个,包括捷地码头、后程子码头、前程子码头、曹庄子码头。

沿着码头渡口乘船一路行进,两岸景观多姿多彩,美不胜收。

莲花古渡效果图

C穿桥越城活力智慧河

运河通航,游船将穿过一座座桥梁,越过一个个建筑,见证城市的活力和智慧。

根据规划,大运河中心城区段将改造9处市*桥、新增7处人行桥。横跨运河的桥梁,每一座风格不同,景观各异,形成“一桥一品、景桥融合”的景观特色。

渤海路桥,与园博园相接,突出传统风格特点;

永济路桥,位于园博园南端,通过清水砖墙装饰,夜间辅以灯光美化;新华桥,将延续整体风貌。

彩虹桥,顺应桥体原有形式,丰富桥体夜景效果,沿滨河阶梯形成“运河彩虹看台”;

解放桥,利用灯光亮化,使桥身成为展现城市文化魅力的载体,并优化桥头两岸步行空间;

黄河路桥,利用桥体进行水幕投影;

九河路桥,位于城郊湿地,通过桥体绳索的亮化来增强美感,结合滨水步道营造休憩空间;

海河路桥,位于城郊湿地,整体氛围宁静轻松;

国道桥,两侧是生态湿地,可感受运河两岸的自然风光。

新增的7座人行桥为:飞鸿桥(南川楼附近)、四合桥、百狮园步行桥、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一期步行桥(2座)、园博园步行桥(2座)。其中,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一期北桥(暮云桥),将延续佟家花园公园内游步道,连通佟家花园及展示区,形成展示区公园次入口。而南川楼附近的飞鸿桥,桥梁侧面采用木雕刻的形式,可将大运河文化、武术、杂技文化题材运用到木雕之上,同时书写当代文人风采、体现沧州文化气韵。

16座运河桥梁亮化后,将点亮一条水上游线,辐射多个沿河夜市。再加上南川楼灯光秀、舞狮园灯光秀、沧曲书院灯光秀等两岸灯景,狮城的夜景将更加璀璨。

诗经长廊、水工看台、杂技秀场……生态廊道缤纷美景看过来

在长达31公里的大运河生态廊道上,特色景观接连不断,不同的节点、不同的场景,将让狮城百姓有更多游玩好去处。

文化结构图卷

5个诗经长廊

大运河生态廊道,从南至北将打造5个诗经长廊。将沿大运河中心城区段种植《诗经》中有代表性的植物,并设置5个主题植物长廊,分别为:“桃李”(桃、李、海棠)“舜华”(木槿、紫薇、萱草、石蒜)“有梅”(红梅、腊梅)“绿竹”(竹、梅和观赏草)“蒹葭”(芦苇和蒲草),以此强化绿道沿线植物景观特色。

九河路南、王希鲁闸北侧,打造“桃李”诗经长廊。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东岸以“诗经桃夭”为主题打造景观节点,西岸是花坡、金叶榆、栾树、芦苇。

向北,黄河路南侧的西岸,是“舜华”诗经长廊,种植绿竹、木槿、萱草,辅以水工元素,“以湾代闸”雕塑小品,与慈航宫一起构筑出独特的运河景色。

过了黄河路是百狮园,在百狮园北侧、南湖小区南侧,为“有梅”诗经长廊,打造以梅花为主的植物景观,船型花池、栓船石小品、植物图案的地雕,与附近南川楼、朗吟楼建筑相辅相成。

“绿竹”诗经长廊,在新华路至解放路的西岸,结合老城建筑风格立面美化,服务功能提升。

“蒹葭”诗经长廊,在永济路至新华路段,布置垂柳、栾树、香蒲,亲水骑行道,漫步湿地,别有一番韵味。

彩虹桥效果图

12个运河水工看台

绿道沿线的近水处将设12个休息平台,布置12个水工文化科普牌及12水工文化互动小品,科普的运河水工设施,包括“拦沙沙”“木岸狭河”“闸板”“仓”“码头”“船闸”“减河”等。融入运河水工文化元素的服务设施,让人们在享受基础设施的同时,更强化了对运河水工文化的印象。

胜利园杂技竞秀场

胜利公园附近,通过沿河的科普墙来展现沧州的杂技艺术,广场上设有杂技展示雕塑以及供临时表演的区域。主要通过“百鼓齐鸣”“群英荟萃”“技高一筹”3个区域,进行沧州杂技文化的展示和互动。

沿河把式场效果图

清风楼武术把式场

依托武术文化,在运河沿岸(清风楼附近)建设武林公园,修建名人雕像,展示武术兵器、武术门派。设置沿河把式场、清风武义街、清风大擂台等场所,供沧州的“武林人士”活动。

“以湾代闸”看台

南运河位于沧州主城区的河道蜿蜒曲折极富特点,鲜明呈现着南运河“三弯抵一闸”的古老河道形态。于河湾边(慈航宫附近)设“以湾代闸”看台,介绍科普湾道代闸技术原理,及古代“三湾抵一闸”的运河水利建设思路。

医药百草园

黄河路南侧东岸,佟家花园入口处,建设百草药园,通过展现扁鹊、刘完素、张锡纯生平事迹的文字和图像地雕,以及其著作的雕塑营造医药文化区。园中将种植金盏菊、万寿菊、罗汉松、银杏、贝母、何首乌等药用植物。

大运河市区段年内通航

码头、渡口、游船,桥梁、游园、绿廊……坐上游船,沿京杭大运河沧州市区段行进,穿过一座座大桥,两岸景观多彩,活力运河尽显。今年,随着中心城区大运河生态廊道建设,市民期盼的通航也将成为现实。

运河通航,让很多人回忆起曾经的运河航运繁华景象。有文字记载说:沧州城厢码头数百年来,高桅长篙,大小船艘,在这里装仓卸货,北达津沽,南通齐鲁,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京杭运河自年全河开通实现南北贯通以来,至今已有多年历史。但由于年的黄河大改道,使得京杭大运河在梁山北部被黄河拦腰截断,致使京杭运河通航逐步走向以黄河为界、南北分制的状况。此后的年间,黄河以北的山东段还在继续通航,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水资源不足等原因而彻底断航。

而随着运河生态的修复,各地陆续实现局部段通航,京杭大运河北京段40公里已经通航,河北段(香河)20公里也已通航,今年7月,就可以从河北坐船到北京。

沧州中心城区段经过运河生态廊道建设,也将于年内实现通航。全线贯通后,可满足2.5米高的15人游船通航。

来源:沧州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zp/643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