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屯堡第一村,30万明*建4500人古

北京手足癣医院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33423.html

游赏九溪,走一走光滑的青石板街,摸一摸斑驳的石头屋墙,看一看六百年的大明屯堡,喝一喝三百年的古井清泉,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安顺九溪旅行散记

谈及安顺旅行,黄果树大瀑布和龙宫,自然早已名动天下,每年都吸引无数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但就个人而言,我更喜欢安顺独一无二的屯堡文化和乡村风情。

清《安顺府志》记载:“安顺,襟带楚粤,控制滇蜀,地踞省城上游,为滇南孔道,真腹地之雄郡也。”正是凭借这扼锁滇黔的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使得安顺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明朝建立后,安顺又成为征南、镇南的*事大本营。多年前,朱元璋一声令下,30万来自江淮的将士,跋涉千里来到云贵,传播先进汉文化的同时,也催生出了独特的屯堡文化。

安顺大西桥吉昌屯*山遗址

安顺九溪村所在地区,就是在这次历史契机中,发展成为了“屯堡第一村”。对于这些历史事件和九溪村的兴建沿革等史料信息,宋修文编著的《九溪村志》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明洪武十四年(年),盘踞在云南的蒙元残余势力梁王巴匝刺瓦尔,密谋起兵反叛,普定知府安锁归附梁王。

同年九月初一,朱元璋任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永昌候蓝玉、西平候沐英,为左右副将,镇远侯顾成为先锋,率*三十万分两路直取云贵,史称“太祖平滇”,又称“调北征南”。

洪武十五年()征南平滇胜利后,为了巩固西南统治,朱元璋又颁旨屯*屯田,建城戍边。征南大*中的部分将士,先后来到九溪地区,在他乡土地上重建家园,并世代繁衍至今。

首先是朱姓等十大姓将士,在这里建立大堡。永乐年间,镇远侯顾成后代子孙迁居九溪,在此建立小堡。而后,征南时散居安顺和平坝的宋、张、黄、赵等诸姓不断迁入,建立后街。

由此,九溪三街布局最终得以形成。由于三寨共有一个大坝,经过三寨公议后,决定以“九条溪流归一河”,而取名“九溪坝”,后改称“九溪”。

到清朝鼎盛时期,九溪户越两千,人口超八千。《安顺府志》更有“九溪是座城,只比安平少三人”之说。由此可见,古代的九溪虽为村寨,但其繁华程度确实堪比一座城镇。

年6月6日,九溪凭借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独特的文化景观,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进一步为世人所熟知。

走近九溪村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副写尽九溪前世今生悠久历史的绝妙楹联,其上写道:

九千里征程,西来云贵,成就江山一统;

六百年屯堡,东望江淮,传承史册千秋。

大概是为了纪念先祖筚路蓝缕的开拓之功,这些*士,以及随之而来的工匠和商人的后代,都自称为屯堡人。而“古、大、深、精、美”五字,则是九溪人自己对九溪屯堡的精准概括。

古,说的是九溪村寨拥有多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古村。大,是说九溪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安顺最大的屯堡自然村寨。

深,是指九溪拥有以“石头民居”、“九溪地戏”、“凤阳汉装”、“九溪河灯节”、“九溪烤肠”为代表,涵盖建筑、戏曲、服饰、民俗、美食等诸多方面,且具有深厚底蕴的屯堡文化。

精,说的是九溪屯堡人,精通刺绣、制衣、表演、建筑等各种屯堡技艺。美,是指九溪村拥有的优越的生态环境与自然山水禀赋。

置身九溪村,环顾四周,村落所在地坡势平缓,田畴错落,九条溪水潺湲奔涌,最终汇聚成一条大河从寨前流过,老青山、老罗坡、三清岩绵延相围,形成天然屏障。

多户屯堡人家的民宅,高低错落,新旧相间,紧密相连地分布在这片青山绿水之中,洋溢着一派祥和清新的美丽乡村气息,宛如一幅隽永宁静的乡居田园画卷,令人流连忘返。

走近九溪河畔,河水清澈如镜,天光云影和两岸民居倒映其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如诗如画,如真如幻。

河滩一侧,满眼葱茏,青青翠竹繁茂成林,垂柳依依随风招摇,牛儿悠闲地吃着青草;石桥之上,有人在独自垂钓,怡然自得,视野所及,处处洋溢着一派祥和宁静的乡野气息。

沿着河堤闲庭信步,可听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河水奔流的潺潺声,还有牛群啼叫的哞哞声……

在这一方自在的天地,你大可以尽情地舒展身体,在一呼一吸、一吐一纳之间,聆听内心最本真的声音,感受大自然最迷人的韵律。

来到九溪,悠久历史要有所了解,青山绿水也要慢慢游赏,而风格独特的屯堡民居更值得细细品味。因为正是这一方屯堡,以无声的语言,向世人讲述六百年来的风云激荡和坎坷历程。

聪明的屯堡人,从来到这里就发现,安顺一带多山多树,石材薄厚多样,硬度适中。他们用粗粝的石块,打造出以石头寨墙、村民房墙及碉楼碉堡为主要连体的易守难攻的屯堡村寨。

据《九溪村志》记载,曾经的九溪是一处典型的城堡式村寨。3条主街、6个石门洞,把全村一千多户人家连成一片,俨然一座小城池。九溪现存的老房子,基本都聚集在中间街组。

从村中广场走进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口凿于明崇祯十一年()的古井,旁边竖立的方石简要记录着古井的信息,还留存着上世纪那段特殊时期的历史印记。

穿过古井旁的石门洞,就走进了幽静、曲折、逼仄的小巷,两边是石板砌成的高墙,石头老宅略显斑驳,房门并不大,小小的窗户大多高高在上,据说是出于安全防御的需要。

细看屯堡民居,在平面布局上,强调中轴对称,主次分明。其总体上沿袭了江南三合院、四合院的建筑布局和特点,一般都由正房、厢房以及围墙,连成一门一户的庭院。

屋面覆盖的石板拼成菱形图案,俗称为百果花。还有精雕细琢的门头、精美漂亮的花窗,以及随处可见的精致石雕和木雕,无不传达着吉祥喜庆、耕读传家的文化内涵。

随意走进一家,热情的主人,会招呼你坐下来喝喝茶歇歇脚,环顾四周,沙发、电视、手机等现代文明元素,早已融进了屯堡人的日常生活,同样在这里演绎着新时代的精彩。

然而,当我走过一条条幽深蜿蜒的小巷,看到众多石头老宅破败不堪,或因年久失修而损毁倒塌,或因无人居住而被野草荒藤所霸占,心情虽然沉重,但也无可奈何。

因为我明白,那一段充满刀光剑影的屯堡岁月,早已消逝于历史长河,永不再来。对于屯堡后裔来说,祖先当年建造的居所,显然早已不符合时代潮流。

也许,用不了多久,这些依然矗立的纯正屯堡民居,会一一倒塌,最终归于尘土。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百年老宅,会幸运地得到修缮、保护甚至开发。

屯堡老宅的最终命运,到底会怎样?我无从知晓,只能在心里祈祷,希望它们能避免坍塌、被拆的遭遇,在得到修缮后,重新焕发出生机,继续守护这一方土地和人民。

如今的九溪,共有多户,人口超过人,依然是安顺远近闻名的屯堡大村。不仅如此,九溪还是屯堡地区中民俗活动最丰富的村寨。

玉皇会、观音会、蟠桃会、开秧门、雷神会、河灯节、牛王会、祭灶神等民俗,从年头热闹到年尾。每次活动期间,众多外地游客与本村居民一起,共同体验一场又一场的快乐狂欢。

多年前的金戈铁马,造就了九溪尚武重义的铮铮铁骨,数千年山水入怀,浸润出文气沛然的清雅韵味,一个宜居宜游的传统文化村落,正以崭新的姿态和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今太白,城乡市镇寻文脉,山川湖海畅襟怀!

今太白,执文化史笔,话神州大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zp/636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