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里镇位于名山、邛崃、芦山、雅安四县交接处,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自唐代起这里就是被
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唐蕃古道”上的重要关隘和茶马司的所在地。也是红*长征北上的
过境地。最初叫罗绳,就是指古道上的驿站、关隘的意思。明末清初后,由于古镇人口不断增加
,经济日益繁荣,就以五大姓氏更名为“五家口”。直到今天,这里依然流传着关于杨家顶子(官
宦仕家)、韩家银子(经商钱多)、陈家谷子(粮田众多)、许家女子(长得标致)、张家碇子(习武卖
药)这五大家族的故事。
上里镇的主要景点有双节孝牌坊、红*石刻、韩家大院、白马泉等。其中双节孝牌坊是清道光十
九年(年)当地人为了褒扬韩家姑媳二人守节而建的,其结构为四柱三间十二翼出檐多脊,镂
空石雕彩绘,采用当地优质石英红砂岩石建造红*石刻指的是,年6月-年2月红*在
上里驻扎期间,深入发动、宣传、组织人民群众抗日救国,在石桥、石碑、石坊、石壁、石柱上
面所书刻的宣传标语和革命口号。上里镇境内现今还保存着有70余幅。这些珍贵的标语如今已成
为上里古镇发展红色旅游的亮点韩家大院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院内的雕刻历经三代人才完成,
雕刻内容以川戏折子戏和历史典故为题材,其独特的镶嵌式雕刻工艺,实为地方一绝白马泉建于
唐贞观元年(年),属于一天之内会多次涌出泉水的间歇泉,据说全世界也为数不多。
保留完整的上里镇,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古朴的美,自然流露的美。那斑驳的古桥、参天的古树
、古老的街道、古朴的建筑、淳朴的民风,无一不向世人展示着它那千百年的历史风韵。遍布全
镇的古桥、古塔、石牌坊与水边的吊脚楼,共同组成了一道和谐上里风光。
古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有小丽江之美誉。古朴的木屋沿街而立,清澈的河水穿镇而过。临街
的老式铺面,与四周环抱的溪水、古桥、古塔相映成趣,就是一幅古老的水墨画卷。
古镇以明清风格的木结构建筑为主,石板铺街,木屋为舍。临街的房屋,有平房也有双层木楼。
主要街道成“井”字形布局,寓意“井中有水,水火不容”,以祈保全镇木屋平安,不遭火灾。
古镇对岸,突兀着大大小小的18座小山丘,奇拔秀丽,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十八罗汉拜观音”,
成为上里最庄严神圣的自然景观。
古镇还以古桥多而著称。沿河几百米就有十多座桥,风格迥异,有拱桥、平桥、漫水桥、石墩桥
等。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年)的二仙桥。它是一座单孔大跨度高拱石桥,
每当天气晴好的傍晚,夕阳的余晖照着它那满身苍苔和藤蔓的身影,倒映在缓缓流动的河水中,
便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古桥夕照图。
从面积来看,上里古镇并不大,但它有古韵犹存的古街市、历经沧桑的古石桥、明清时代的古牌
坊、清代官吏的古私舍、历史悠久的古名泉、淳朴厚道的古民风。再加之陇西河和白马河绕镇而
过,河边垂柳依依,河中白鸭戏水,河畔村妇濯衣,更为古镇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可以说,上
里古镇既是一个让人念念不忘的地方,也是一个让人*牵梦萦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