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新增造林17万亩,这个1不简单

                            

据最新统计数据

徐州市森林覆盖率为27.8%

全市完成成片造林面积

17.53万亩(.87平方公里)

森林覆盖率

连续十六年位居全省第一

以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来比较

徐州每年新增造林面积

让徐州又绿了百分之一

……

徐州

如何从“石头缝里”“绣”出了森林城市

擘画着一幅青山绿水的画卷

一起来看~

拾一点

凑出10万亩绿色

徐州的荒山大多为石灰岩山地

土层浅、土壤含水能力差

众所周知

徐州的绿色是通过科学造林“绣”出来的

土地是稀缺资源,不可再生。城市规划需要土地,农业发展要保耕地,绿化面积逐年增加,植树空间越来越小。

当“绣”的空间都没有了,徐州开始了“在图上找空间、到脚下挖潜力”。林业上有个专业术语叫“拾隙地”,就是将除耕地之外的剩余土地全部搜集出来,利用成熟的造林技术变废为景。

年至年,徐州市通过“拾隙地”,共“拾”到约10万亩土地,根据土壤性质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绿化。

盐碱地、高亢地上,种植耐旱、耐冻、耐贫瘠的松柏、女贞、三角枫等树木;容易积水的低洼地区,种植不怕淹的水杉、垂柳等树木。

经过全市上下努力,年,徐州完成成片造林面积17.53万亩,造林面积占全省一半以上。新建、更新及完善农田林网控制面积39.5万亩,四旁植树万株。

年的造林绿化目标也已提出:

成片造林12万亩,更新、完善农田林网万亩,四旁植树万株,建设绿美村庄40个,打造大运河文化带高标准绿色廊道10公里。

精一点

渲染多彩山林美景

在徐州

单纯的绿色

也都正在渐渐变成多彩

带着“全省第一”的压力,年,徐州市调整思路,由大规模成片造林向精准化、精细化、高质量造林绿化转变,将增绿、扩绿、复绿和森林提质增效作为重点工程。

去年徐州市共实施山林斑秃补植亩,林相改造提升2万亩,同时推进大运河景观文化带生态绿廊、黄河故道沙区两侧防护绿带建设及河湖岸林业生态提升,采煤塌陷地生态复绿也有了新的突破。

植树造林不光要求量,更要保质

什么样的森林才是健康的

有三个关键词

异龄,指的是树林年龄构成不同,形成祖孙三代的“大家庭”;

复层,意即乔木、灌林、草木高低错落;

针阔,是由针叶树与阔叶树混交组成的森林。

这样的森林才能系统稳定,四季有绿,且抗逆性强,实现多样生物和谐共生。

年是“三年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也是科学绿化的攻关之年。

“山林林相改造”“山体斑秃补植”两个项目将持续跟进,以大运河高标准绿色廊道提升建设为抓手,系统推进大范围的退化林改造和低效林提升,高质量推进林业生态修复。

汇一点

助力徐州碳中和脚步

越来越多的“巧人”开始尝试林下种植花生、山芋、大豆的“林粮模式”,种植菠菜、胡萝卜的“林菜模式”,种植猴头菇、海鲜菇的“林菌模式”,甚至还有金蝉、生态鸭、鸡、羊等灵活多样的林下养殖。

截至年,徐州市高效林下复合经营面积已经达到万亩左右,在江苏规模最大、农民参与程度最高。

原来,森林是个“聚宝盆”——食用森产品采摘、桃花节、梨花节、苹果节等聚集大量人气,邳州银杏观光园、博览园吸引大批游客,湿地旅游渐成气候,马陵山、珠山、泉山建起了闭环健身步道,实现造林绿化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共赢。

年,徐州林业GDP为亿元左右。森林的直接经济效益会逐渐降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会越来越高。

森林是实现碳中和的主力*,通过碳汇又可以产生额外的经济价值。

作为江苏森林面积最大的城市,徐州早已做好了碳汇的准备,只待能够进入碳交易市场,目前已有专业机构主动伸来了橄榄枝。

“青绿”之于徐州

是永恒不变的底色

追青逐绿的潮流中

徐州即将开始新的“碳”索

文字

甘晓妹吴云

图片

孙井贤周杰郑舟

编辑

马薇妮

原标题:《一年新增造林17万亩,这个1%不简单!》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zp/585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