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韩翊《章台柳》
如果你读过词,一定知道有个词牌叫“章台柳”,但也许你不知道的是,在这个词牌的背后,记载的却是唐代佳丽柳摇金与才子韩翊的乱世情爱。
一见钟情,佳偶得成
韩翊,字君平,唐朝天宝年间南阳(今河南)人。少年时的韩翊就以其诗才闻名远近,只是南阳地小,他虽才名在外,却既不能施展他的抱负,也不能改善他落魄的境地。为了求取功名,韩翊离开家乡前往长安。
韩翊原本就是个豪放不羁之人,到长安不久,他就认识了长安富商李宏。李宏虽是商人,但却喜文墨,为人也极讲义气。他不仅经常和一些文人雅士文辞诗酒相和,更是喜欢收留一些腹有才华但却暂不得志的文人墨客。李宏很是欣赏韩翊的文思诗才,当他得知韩翊居无定所后,就邀请他到家中居住,闲暇之时,两人饮酒谈诗,倒也开心快活。
李宏有个姬妾名叫柳摇金,她姿容艳丽,歌声婉转曼妙,出入应对更是娴淑优雅、大方得体。更难得的是柳摇金不仅谈笑逸趣,还善于吟咏。也正因为此,李宏对她,既有姬妾之宠,又有知音之爱。因为柳摇金的善解人意,更因为她的才情,李宏会经常和她说起自己与文人的诗文宴乐的交往。而李宏说得最多的就是韩翊的名字,这也引起了柳摇金对韩翊的景仰与好奇。有一次,李宏宴请宾客,他不仅邀请韩翊前来赴宴,而且更是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就座。柳氏听说这件事后,决定趁此机会见识一下韩翊的风采。于是,在宴席开始不久,她偷偷从门缝里窥视韩翊,见他不仅长相俊逸,举手谈吐间更是气度不凡,心中不由得对他生出赞赏与倾慕。接下来,每次有韩翊出席的宴会,柳摇金都会躲在门后偷偷观望,不仅如此,她还把韩翊的诗文默记下来,偷偷吟咏。柳摇金的举动慢慢引起了李府下人们的猜疑,于是,私下里开始有流言说柳摇金爱慕韩翊,流言传到李宏的耳里,他并不以为意,他想可能是姬妾们的妒嫉罢了。直到有一次,他到柳摇金的房间探望她,发现她正对着桌子发呆,而桌子上摆放的正是韩翊的诗文: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投汉官秋。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李宏看到柳摇金对着韩翊诗文恍惚的神态、迷离的眼神,再想到下人们的传言,他已知柳摇金的心意。李宏原本就是个侠义豪爽之人,他欣赏韩翊的才华,也感动于柳摇金的慧心认识才,于是,他决定成全两人的好事。现在,他需要确定的是韩翊的想法。于是,他决定安排一场相会。一天,李宏专门摆了一桌酒席请韩翊过来,席间,李宏要柳摇金出来歌舞助兴。韩翊早听说过李宏有一位能歌善舞的宠姬柳摇金,只是他没想到自己居然有幸能耳听目睹她才艺。只见柳摇金舒展水袖,款款而舞,回眸处如皓月生辉,行动处似弱柳拂风。舞罢,她又手拨琴弦,眉眼含情地缓缓而歌。韩翊看着柳摇金投向自己似嗔还怯、欲语还羞的眼神;听着柳摇金美妙婉转的歌声;看着柳摇金步步生莲花的舞动,韩翊看得如醉如痴、心神摇荡。舞罢歌停,柳摇金退出大厅。李宏看着韩翊怅然若失的表情,心中已然有数。于是就对韩翊说他想把柳摇金许配给他,韩翊一听又是欣喜,又是惶恐。欣喜的是自己确实倾慕柳摇金的美丽与才艺;惶恐的是他知道柳摇金是李宏的宠姬,自己承蒙李宏照顾已经很是感激,又怎能夺他所爱。况且,自己一无功名,二无定所,哪里具备成家的条件。于是,他婉言谢绝了李宏的好意。但李宏执意要成就韩翊柳摇金的好事,一再坚持。韩翊看李宏出自真心真意,于是就拜了又拜,欣悦接受了。李宏看着这一对才子佳人,越大地觉得两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一高兴,好人做到底,他又给韩翊和柳摇金30万金,作为他们的日常用度。就这样,一个郎有情,一个妾有意,在李宏的促成下,终于成就了一对佳偶。一朝功成,却成别离在李宏的促成下,韩翊与柳摇金终成好事,他们用李宏所资助的钱财,在长安的章台街买了房子安顿下来。接下来的日子里,韩翊吟诗做词,柳摇金歌舞相和,小小的二人之家,萦绕的是甜美和美满,充斥的是开心和幸福。
幸福的日子总是太快,不知不觉中,韩翊和柳摇金成婚也已半载有余。韩翊在享受着新婚的甜蜜的同时,心中也有隐隐的不安。他不安的是自己来到长安本是为求取功名,可到长安这么久,自己却是一事无成。于是他对柳摇金说自己要把心思用在读书上,不再沉溺儿女私情。对于他的决定,柳摇金尤其支持。就这样,韩翊开始了他的书生寒夜苦读,而柳摇金则在一旁红袖素腕,秉烛相伴。皇天不负苦心人,大唐天宝十三年,韩翊及第考中进士。得知消息的那一刻,韩翊与柳摇金开心到手足无措,继而相拥而泣。那么多的夏昼冬夜,那么多的落汗如雨,那么多的呵气取暖,一路走来,其中的辛苦冷暖只有他们自己最知道。
考中进士后,韩翊等待着朝廷委派官职。在这中间,会有一段空闲时间,韩翊就想趁这段空闲回家省亲,同时也把两人的婚事禀告父母,然后明煤正娶迎柳摇金进韩家大门。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柳摇金。柳摇金是个识大体的女子,她懂得“衣锦还乡”、“荣耀祖上”的道理;更何况韩翊还说要正大光明地明媒迎她进韩家大门。她开心而感动。她知道,只有赢得韩翊父母的点头与认可,她才能成为韩翊真正意义上的妻子。所以,对于韩翊要探亲的想法,她并未阻拦。她开始慢慢的、一点一点地给韩翊收拾着归乡的行李。衣服每装进一件,心就沉一分;鞋帽每装进一件,泪就在眼里打转。人未离开,心却已经开始了长长远远的想念。尽管不舍,尽管难过,离别的日子还是来了。在绿柳成荫的季节,在柳丝的牵扯缠绵中,柳摇金和着泪眼,为韩翊抚琴而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唱到 ,韩翊与柳摇金都泣不成声。就这样,韩翊在柳摇金的悲切歌声中,在柳摇金的深情凝望里踏上了归乡的路程。韩翊回到家乡,祭祖访亲,大宴宾客,享受着荣耀故里的风光。而身在长安的柳摇金守着寂寞的大院,静等着丈夫的归来。从柳绿花红等到晨霜暮雪,却依然没有丈夫的消息。而此时柳摇金的生活却已经是捉襟见肘了。家中的米粮越来越少,锦衣华服更是久不添置。为了换取一点粮油米醋,她不得不典卖自己的妆奁维持生计。柳摇金苦心地等待着,可是她没有等来韩翊,她等来的是一场战争。天宝末年(公元年),安史之乱爆发了。安禄山的*队来势凶猛,很快就攻陷了长安、洛阳。战乱中,男女惶恐奔逃,仓皇自保。不久,潼关失守,唐玄宗率众文武百官弃长安而去,直奔西蜀方向逃亡。战乱中,柳摇金也曾想随着人群逃往外地,只是,她害怕韩翊回来找不到她。于是,她决定留在长安等待韩翊的归来。柳摇金是个痴情的女子,但她更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深知战乱对一个女人可能意味着什么,尤其对于她这样孤身而又貌美的女子,战乱 更有可能是另外一场灾难。为了使自己在战乱中免于被凌辱,她剪掉了一头如云如瀑般的秀发,又在脸上涂抹了一些锅垢烟灰,穿上破旧衣衫,逃到了法灵寺中。虽然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但她的心却没有因此而安宁,她更加担心韩翊。她担心韩翊不归来,但她更担心韩翊会参加这场战争。
战后归来,人去楼空
而此时的韩翊到底在哪里呢?事实上,也正如柳摇金所担心的,韩翊确实参加了战争。原来战争爆发后,韩翊无法回到长安,正好节度使侯希逸欣赏他的才干,于是邀请他到*中担任书记。就这样,韩翊随着侯希逸的*队在前方征战。在逃亡中,唐玄宗退位,太子李享登基,是为唐肃宗。在肃宗的英武指挥下,至德二年(公元年),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率中原将士浴血奋战,终于收复失地长安和洛阳。唐肃宗返回了长安,而韩翊也随着大队人马回来了。韩翊回到长安的家中,入眼的是杂草丛生的庭院,尘灰遍布的房间。他喊着摇金摇金,却是无人应答。看着空空的屋子,韩翊悲从中来,他不相信柳摇金就这样从他的生活里消失。于是,韩翊开始在长安城里四处打听,多方询问关于柳摇金的消息,却都没有她的下落。那一天,韩翊看着街边的垂柳,想着与柳摇金的依依惜别,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也许是战乱使太多的人经历了生离死别,韩翊的诗一出,诗中深沉的思念与担忧一下子触动了很多人的心,一时间人们争相传诵,与诗一起传诵的还有韩翊的名字。终于有一天,《章台柳》传到了身在法灵寺的柳摇金耳里,她读着韩翊的诗,一瞬间泪如雨下。想到那一年柳荫正浓时两人的难舍难分,想到自己现在的憔悴失色,不禁悲从中来,于是写下一首诗托人带给韩翊:杨柳枝,芳菲节,苦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韩翊接到柳摇金的诗,又是喜悦,又是激动。他片刻不敢耽误,就随送诗之人来到了柳氏寄居的法灵寺。韩翊来到法灵寺,柳氏却避而不见,她托寺里的小尼姑转告韩翊,说她已经不是当初那个美丽的柳摇金了,如果他还能接纳她,就请三个月后再来法灵寺接她,那时她会为他再次留起一头长发。不管韩翊如何保证自己对柳氏的心意为变,也不管他如何哀求柳氏出来相见一面,柳氏都不为其所动,她坚决要他三个月后再来,那时夫妻自会团聚。韩翊知道柳摇金是坚决的,也知道她是爱美的。虽然没有见到柳摇金,但知道她还好好的活着,也知道她一直都在痴痴地等着自己,韩翊也就放心了。他决定尊重她的决定,毕竟,她曾经那么美丽,而她又是那么爱美的女子,如果三个月的时间可以给她自信,可以还她美丽,他愿意等待,一如当初她等待他。
侠士出手,夫妻团聚
就在韩翊满心期待着与柳摇金的团聚时,却传来了柳摇金被人掳走的消息。韩翊急匆匆赶到法灵寺,一问之下,才知道是真的。寺里的小尼姑问他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长安城里有个番将叫沙咤利,他仗着自己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就在长安城里横行霸道。当他得知柳摇金的美貌后,就动了邪念,于是带兵闯入寺院,强行抢走了柳摇金。柳摇金原本是宁死不从的,是寺里的小尼姑以“与韩翊再相见”的理由相劝,才打消了她寻死的念头。
韩翊听了又急又气又痛,于是告到官府,可惜他人微言轻,官府里的人哪里肯为了他一介书生而得罪平反有功的番将。韩翊气愤难当,却也是苦无良策。一次偶然的机会,韩翊去参加一次*中宴会,席间韩翊借酒浇愁,正好被一个武将许俊看到了,就问他为何如此闷闷不乐,韩翊就把他和柳摇金之事告诉了他。许俊原本是个豪爽侠义之士,平时就喜欢打抱不平,他听完韩翊的讲述,火气腾地就升起来了,他手摸佩刀,一言应下说一定替韩翊讨回公道。于是,他让韩翊写封书信,然后自己带着书信,全身穿戴整齐,挎着佩刀,骑着骏马直奔沙咤利杀去。许俊冲破重重大门,径直奔内室而来,他拿出韩翊写给柳摇金的信,没等她反应过来,就将其拦腰抱起,快马加鞭,疾驰而去。
片刻之间,许俊就挟着柳摇金来到了酒楼,许俊把柳摇金放下马来,对韩翊拱手抱拳说了一句:幸不辱命。许俊的干净利落让所有在座的人都惊叹不已。而此时的韩翊与柳摇金已顾不得感谢许俊,两人执手相对,泪眼朦胧中恍若隔世。此时的韩翊又喜又惊,喜的是夫妻团聚,惊的是许俊的肝胆出手相救。后来,韩翊为了免除沙咤利再来寻事的忧患,更为了不让事情祸及许俊,他就向自己的上司候希夷寻求帮助。候希夷感动于韩翊与柳摇金夫妻情深,也佩服许俊的侠义出手,于是把这件事禀告了当时的皇帝肃宗,于是肃宗下昭柳氏重归韩翊,皇帝出面,终于使这件事得以圆满解决。
而韩翊与柳摇金,这对有情人历经乱世的悲欢离合,到 终于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也许是为了感念这对有情人,后来的人们就把韩翊所作的《章台柳》作为了词牌名,直至今日,章台柳的故事依然感动着每一对有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