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白居易李白贺知章都把大自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多么熟悉优美的诗,如果贺知章没有柳树作为载体,他能写出这流传千年的优美诗句吗?我们又怎么能看到。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

今天我们也以柳树为载体,聊聊关于柳树的文化、历史、诗词。

柳树,落叶乔木,长十几米身高小意思,几年就成,耐寒、耐寒,水泡天存活率都高达80%,你说厉不厉害。

柳树在我国有0年的栽培史,因为生活习性随意,大方,怎么都行,所以公园,学校,马路边房前或者屋后,甚至渺无人烟的边陲之地都有它的身影,深受人们喜爱。

为什么柳树又叫杨垂柳呢?

据古代传奇小说《开河记》记述,隋炀帝登基后,下令开凿大运河通济渠,虞世基就建议在岸堤种柳,隋炀帝人为这个建议不错,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柳,并亲自栽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的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的美称。

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垂得越低,千万条细柳枝头垂下,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看着下面,偶尔借助春风之力,向扎在泥土里的根打招呼,或者亲吻它。

关于柳的诗词很多,最知名的当属贺知章的《咏柳》,还有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赞扬柳树的诗词数不胜数,又数唐朝诗人为最,为什么唐朝诗人对柳如此情有独钟呢?

据史料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曾传旨天下,“驿道栽柳树以荫行旅”,从此,所有大唐国土的驿道柳树成荫。西藏拉萨大昭寺前有一颗“唐柳”,又叫公主柳,据传为公园七世纪中期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时,特地从长安带去的柳树庙,种植在大昭寺周围,以表示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

知道为什么唐朝诗人都喜欢柳了吧?

还有晚清名将左宗棠出*西北时,倡导*民在潼关至新疆的驿道沿途种植柳树长达数千里,现在那里的古树参天,柳树成荫,人称“左公柳”。

再来一首白居易的

青门柳

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再来一首杜牧的

柳绝句

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数不胜数太多了。

除了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外,还有很深的药用价值,枝、叶、根、皮、果均能入药。据《本草纲目》记载:“柳为本经下品,性味苦寒,无*,可治疗风水黄疸,疮痈肿*等症”。据《中药大辞典》记载:“柳树嫩叶或枝叶,其性寒,味苦,无*,具散风、扶湿、清湿热、治黄疸型肝炎、风湿性关节炎、湿疹、地方性甲状腺肿等功效”。

现在中国民间有把柳叶当茶饮,以治疗高血压。柳芽在未开花絮之前采摘,晒干,能泡茶,迄今扬州长春岭寺内的僧人仍用柳叶和茶叶混合制成“消灾延寿茶”。

为什么要讲这么多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呢?就是想告诉所有家长知识无处不在,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外,也应该多学习写基础类的的知识。

最主要取决于家长的认知,只要家长学习,带孩子玩的时候也是学习

在我们生活当中,大自然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太多了,可谓是无处不在。

遛弯的时候看见湖岸边的杨柳树上,挂满了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微微的S线来,觉得它强健而美丽,就想夸她一下。

柳从来不是匠人的树,他只是诗人的树,情人的树,也不能成为森林,它只能存在于岸堤之上,这是柳的精神。

希望下次带孩子出去玩再见到柳树的时候,你也能教孩子几首关于柳的诗词,讲几个关于柳的故事。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用,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

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共勉。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zp/457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