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

你眼中四季之美是什么,是春天里的百花盛开,夏日里的垂柳荷塘、秋夜里的皓月当空,还是冬日里的银装素裹?这节课,我们要走进日本 女作家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感受她笔下各个季节最美的景致。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字,会写“黎明、红晕”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二、学习建议。

学习时,可让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分别写了四季哪些最美的景致,初步体会作者感受的细腻。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某一个段落指导学生学习,感受景致的独特韵味,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其他段落,进行交流汇报。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景物的动态变化,达到熟读成诵。

三、识字写字。

1、“凛冽”借助偏旁识记和理解,“凛冽”的意思是刺骨的寒风,可通过组词“寒风凛冽”帮助理解。

2、“旷、怡”可结合词语“心旷神怡”理解,“旷”在文中指心境阔大,“怡”指和悦、愉快。

3、“逸”本义指兔子善于奔跑,这里用引申义“安乐、安闲”。

4、部分字书写指导。

三、理解运用。

在初读课文环节,可让学生谈谈自己眼中四季的美是什么,再边读边圈画出作者眼里四季最美的是什么。学生阅读后发现,作者眼里四季最美的时间分别是黎明、夜晚、黄昏和早晨,最美的景物是东方天空颜色的变化、夏夜细雨中翩翩飞舞的萤火虫、秋天的归鸦与大雁、冬天熊熊燃烧的炭火。此时,可引导学生比较“黎明”和“早晨”“夜晚”和“黄昏”等词语,从时间的细微差别方面,体会作者感受之细腻,进而激发学生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在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景物的动态变化。

1、感受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景物的独有韵味。

本文选取的景物在生活中司空惯见,但在作者笔下,这些普通景物却有独特的情趣。学习时,可把作者笔下的景物和日常人们眼中这类景物相比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如,第2自然段中,一般文学作品描写的都是明亮的月夜,作者选择的却是漆黑漆黑的暗夜和蒙蒙细雨的夜晚。第3自然段中,我们可以发现,常人眼里的乌鸦并不美,在作者笔下却成为美的象征,因为作者描写的“点点归鸦”像人一样充满感情,“急急匆匆”归巢的情景,十分动人、美好。

本文所描绘的景物比较寻常。我们可以结合生活经验,进一步感受景物独特的韵味,如,在第3自然段中,可以想象黄昏时仰望天空,看看大雁、乌鸦在天空飞翔的情景;倾听令人心旷神怡的风声、虫鸣,从而感受秋天黄昏时的声、色、景、情。第4自然段,可以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凛冽的早晨,自己坐在暖和的炭火边,手捧一杯热茶的感受,从而体会作者笔下冬天早晨的闲适。

2、边读边想象,感受景物的动态变化。

本文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四季中某个时间的景物,学习时,可以结合课后第二题体会景物的动态变化。

第1自然段中。可以通过品味 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感受天空颜色的动态变化。

第2自然段中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轻柔的语气,营造出夏夜静谧的氛围;通过“固然、也有、即使……也有……”等词语,感受三种夏夜不同的景致。朗读“翩翩飞舞”和“闪着朦胧的微光”等词语时,要突出安静的夜晚中的动态变化,让人感到惊喜。

第3自然段中。既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zp/455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