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变老就应该更好一首哲理小诗轻松自然,

北京有治白癜风的吗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每每在网络上看到诸如“某小学生扶摔倒老人反被讹”,“某老人因别人让座迟了就破口大骂甚至动手打人”等消息时,我的心里就会涌出许多莫名的悲哀。人人都有衰老的时候,这是一个谁都无法避免的事情。然而当我们衰老的时候,为什么非要把我们的人生过得如此尴尬如此不体面呢?难道,当一个人步入“老年”,满脸皱纹,满头白发,行动迟缓,就意味着“人”的特性已经结束,“动物”的特性可以肆无忌惮地显露出来吗?不!“人”直到灰飞烟灭的前一刻都应该保持人的尊严和体面,而不应露出动物的本性。人越老就应该让生命变得越美好。做最美的老人才是与生命最好的告别方式。如何拥有一个最美人生呢?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的一首哲理小诗会告诉你答案。作为理学家,程颢总是正襟危坐,一幅威严端正的长者形象。他长年困于书房,埋首经卷,潜心学术,很少有闲暇的时候。然而,一旦走出书房,回到大自然中,这位严肃的“道学家”也露出了少年人一般的烂漫纯真天性,即景生情就写下了这首《春日偶成》春日偶成程颢(宋)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色。但是,它同时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作者用朴素的手法,将柔和明媚的春光与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开头两句诗人用简洁清丽的语言描写了春日风轻云淡,繁花垂柳,处处充满勃勃生机的美丽景象。但是此句中,诗人的着眼点并不在写景上,而在个人心情上。一“傍”一“随”一“过”。多么闲适,多么随意,花开到哪里,风吹到哪里,诗人就跟随到哪里。春日景好,但更重要的是人的心情。心态若好,顺其自然,那么人生处处都是风景。这也为下文议论作了铺垫。第三四句“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人们不知道我此刻心情非常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样子,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玩乐了。第三句是转折,承上启下,推进诗意。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而是要表达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人生天地之间,为人处世要遵循本心,不忘本性,顺应自然,保持纯真。如此,无论做什么事都完全不必在意别人怎么说,就像在云淡风轻的大好春色中漫步一样,是十分自然的事。追求美好的生活,享受美好的春光,少年人可以做,中年人可以做,满头白发的人当然也可以做。这并不是什么“轻狂”之举。因为谁都没有办法抗拒大自然的魅力。但是,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保持一颗纯真而淡然的心,顺应自然,心平气和地享受生活。整首诗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片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诗作一二句写景,从天空中淡淡的白云,轻柔的春风,和煦的阳光写到地面上的红花绿柳和一池碧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短短14个字,清新明丽,明白如话,从上到下互相映照,描画出了一幅春色美景图。后两句顺其自然,抒发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一句“偷闲学少年”,词语新颖,平淡中寓有深意:人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应保持一颗平淡自然的心态,不急不躁,修身养性,不强求,不刻意。做事情要务实,要讲究水到渠成,顺其自然。正如诗句而言,天地万物都要讲究顺其自然。年少不在,人随岁月老去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生命现象,为何人们不能够遵从自然,平静淡然地面对时光老去呢?即使到了满头白发的时候,依然可以变地更好,做个最美最纯真的老人。因为春天属于所有人!岁月无情人有情,人老了,就应该更从容更淡然,更应该让自己成为最美的风景!(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pz/854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