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广盛/文
乾隆与趣园的故事,真是说不完,道不尽。
透过乾隆的趣园诗词,充分领略趣园之妙。乾隆当年兴之所至,信笔一挥,黄园改成“趣园”,涉笔成趣,“趣”成园林的文眼,流传至今。
乾隆最津津乐道的,是“趣”味浓郁。乾隆诗中此“趣”,即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乐趣、情趣:每天来到趣园中悠闲地散步,真是一种使人感到愉快、兴味无穷的雅事、趣事。乾隆的每次赐诗,诗题、诗句中必含有“趣”字,诗中“偶涉亦成趣”、“何曾日涉原成趣”、“日涉原成趣”、“可知日涉有陶家”之句,用典均出自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被他活用于此,直接把趣园比作人间乐园了。
通过乾隆帝的诗句,可领略趣园之胜,
首先,其位处长湖绿水之滨,环境清嘉。扬州园林之胜在于水,水之胜又在于临水建筑。《扬州画舫录》载,“湖上水廊之最为‘水云胜概’之春水廊,水阁之最为‘四桥烟雨’之锦镜阁,……皆为临水胜景”,可见趣园的水廊、水阁等临水建筑因修建得法、特色鲜明而成为当时扬州的绝美景观。
其次,是园中有高低错落的叠石,曲折回复的游廊,以及精致的楼阁。以锦镜阁为例,《平山堂图志》说:“阁跨水架楹,其下可通舟楫。阁上绮疏洞达,缀山丹碧,望之如蜃楼。阁西接水中高阜,……阜自南而北,遍植梅花、桃柳,叠湖石为假山,重复掩映,不令人一览而尽也。”
再次,是河堤上植有柳树,园中则以翠竹和梅花见长。而园内的半亩塘碧波宁静,也和瘦西湖的缥缈烟波相映成趣。门内遍种桂树,构工字厅“四照轩”,轩前有丛桂亭。这里不仅桂花极盛,而且园丁、工匠们还制成了趣园独有的“桂球”、“桂油”、“桂膏”、“桂酒”和“桂水”。
你知道乾隆皇帝有多喜欢趣园?恨不得把趣园搬到皇宫去!
而且,他真的做到了。
圆明园作为清代最重要的一座皇家园林,对全国其他地区的山水园亭胜景进行模仿,最终形成景象极其丰富的“万园之园”,扬州趣园在其中就占有一席之地。
“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鉴园就是以扬州趣园为范本的景区,二者的相似程度极高。乾隆帝第四次南巡同京之后,选择长春园东围墙内的空地,按趣园规制仿建了鉴园,建成于乾隆三十二年(年)。
长春园中的鉴园所在地势与扬州趣园非常相似,也位于蜿蜒长湖的东岸,向两、南、北三个方向均可观水湾之景。楼堂轩榭或面南、或面北、或面西,与西侧的长湖水岸融为一体,深得江南园林幽折之趣。其建筑虽不能与趣园的亭阁一一对应,但二者的外围环境、整体格局乃至屋宇的向背关系无疑都是颇为接近的。
鉴园院内还有一座半圆形的小鱼池,比拟趣园的半亩塘。院外堤岸与瘦西湖一样种植了垂柳。鉴园南端有一座七孔桥,则相当于趣园南侧春波桥的位置。此外,鉴园的开益轩隐喻松竹梅三益,也与趣园的竹梅之胜相呼应。#乾隆下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