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创作讲究因材施艺,基于玉石的天然质地、色泽与纹理量体裁衣,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展示玉石的天然美感,同时赋予作品更高的观赏价值与艺术价值。玉石作为创作载体,其天然形貌既为创作者提供了创意灵感,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加以限制。每一块玉石都是独一无二的,创作者既要发掘每一块玉石的个性与特点,同时也要以个性化的视角去阐释、表达。因此,对于创作材质的解读能力与表现能力,成为衡量创作能力的重要维度之一,而玉雕创作的最高境界便是将人工之美与自然之质相融合,呈现天人合一的效果。
对于不同玉石品种的个性解读一直是卞宇杰玉雕创作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构建了其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艺术风格。从和田白玉到碧玉,再到青花料,卞宇杰从不同玉石品种出发,以玉石为载,在创作材质与题材内容之间,总能以独特又恰如其分的创作语言,“把题材最纯粹的美和玉料最纯美的质感体现出来”。
近几年来,在原料市场中和田青花玉备受瞩目,青花料最大的特点在于黑白相间的色泽,尤其适合设色施艺、俏色巧雕,作为创作材质,青花料的艺术表现力与趣味性为玉雕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由此也更受创作者和藏家们的青睐。
在卞宇杰的创作中,对于青花料的运用在依循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力图呈现出玉石特有的审美趣味。作品《和田青花籽料悠然见山牌》以和田青花籽料为材质,玉石色泽黑白分明,白度可达一级白,细腻白润,洁净无瑕,黑色部分沉浓深邃,漆黑如墨,玉石分色之干净,尤为难得。
卞宇杰和田青花籽料悠然见山牌
7.2×3.5×1.8cm89.8g
作者以精细的手法勾勒小桥流水,古树盘桓,云岚袅袅,垂柳照溪,一位隐士驻足远眺,只见远处群山叠嶂,巍峨雄峻,置身其中感自然之辽远,个人之渺小。作者以高远的构图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无限之境,隐士沉醉其中,良久不去。
视线一转,牌背中间白色玉带天然幻化为一江春水,画面构图由此一分为二,白色部分不事雕琢,黑色部分以刀为笔细细描摹,临江可见曲径通幽,屋舍俨然,楼阁高耸……布局紧凑,繁中有序,江水由近及远绕山而去,不知所终。
青花料的形色特点在构图中尽皆展现,画面布局精妙,设色分明,远近结合的表现手法表现出强烈的空间感与丰富的层次感,前后过渡自然,繁简得度,整体和谐自然,局部移步异景,俨然一幅水墨山水图。
不同于青花料丰富的色泽变化,和田碧玉更显内敛低调,作品《和田玉碧玉琴炉》造型端正,三足小巧,器身饱满敦实,对称双耳圆融精致,萌动可爱。作者以浮雕之法绕炉身铺陈出一幅秀丽的文人山水画卷。
卞宇杰和田玉碧玉琴炉
5.3×5.3×3.0cm84.7g
随着视线的移动画卷徐徐展开,远处峰峦陡起,简洁利落的线条勾勒出山石层叠,峻峭秀伟;近处江水平静,扁舟独行,嘉树林立,礁石倚傍,高士独坐茅亭,意态悠闲。
空间布景错落有致,繁树生花,清风徐来,江南山水的清幽秀美一览无余。碧玉色泽柔和,质地清润,沁人心脾,玉石的材质特点将春日山水的清丽旖旎表现得自然舒适,材质与内容相得益彰,各见华彩。
琴炉作为古代文人抚琴弹筝时专用的小型香炉,是必不可少的文房器物。此件作品以简洁的造型结合精致的山水图景,繁简结合,张弛有度,古意盎然,气韵不凡。
玉石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本就稀缺,优质原料更是有市无价。作为创作载体,玉石承载着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与艺术追求,因材施艺不仅是对玉石的尊重,同时也是玉雕创作最重要与最基本的创作手法。本着对玉石的尊重和对创作的热爱,卞宇杰深入研究不同玉石品种,从每一块玉石出发,构思创意,个性解读,沿着这条创作路径不断潜行,将自己与玉石的个性相融合,以己之思,为玉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