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陵十景图》
▲石涛《金陵十景图》《金陵十景图》绘写金陵十处历史名胜而成。其中繁者层层景致叠加递进,意境幽深;简者仅以数笔勾勒山峦轮廓,约略写其大意;题跋则依照画作风貌,或用工楷,或书行草,排布得宜。此图有伪作之说,然其写景记事的创作方式,依然使其成为了一册记录金陵昔日人文风光的颇有笔趣之作。
2.《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四景山水图》绘临安(今浙江杭州)四时之景,温润秀美,情趣盎然,为南宋院体的典型风格。全卷构图精巧,落墨明快,四幅画皆采用“半边一角”的布景模式,水天一色,浩无涯涘。画作既展示了幽居山林水间的士大夫们闲适的生活,也饱含画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不愧其“院人中绝品”之名。
3.《湖州十八景图》
▲宋旭《湖州十八景图》《湖州十八景图》是明代曾流寓湖州的画家宋旭,详细记录湖州山川胜境的画册。册中八开山光郁然深秀,十开水光潋滟,整体运笔工稳、设色淡雅,并记录景点位置、掌故,可谓尽写苕霅溪山之胜,是研究明代湖州的重要史料。
4.《西湖十景图》
▲王原祁《西湖十景图》康熙三十八年(年),玄烨第三次南巡,游览浙江杭州时题西湖十景、刻石造碑,并在孤山建立行宫。其后,王原祁奉敕作《西湖十景图》长卷以志。画面自钱塘门始,至涌金门外问水亭止,将西湖十景尽收其中。全卷结构紧凑连贯,既表现了西湖的地景特色,亦保留了文人画的古秀苍浑,为王原祁晚年的典型风格。
5.《园林十五景图》
▲文伯仁《园林十五景图》《园林十五景图》绘明代著名书法家、藏书家顾从义私宅芳园之景。画中或松窗柳户、小塘水满,或花绕翠围、芬芳成幕,或“新柳轻盈带晚烟,渐看池畔雨纤纤”,或“恍觉渔歌时四起,垂纶何必在寒江”。全卷画面经营得当,设色清新恬淡,笔墨以繁密为主,却不失细秀,既有文徵明之意境清幽,亦有王蒙之郁然深秀,行利兼备,雅俗共赏。
6.《潇湘八景图》
▲王洪《潇湘八景图》《潇湘八景图》是现存最早以潇湘景致为主题的组图。全套八图均写川峦平远、岚霭氤氲之景,且沿袭北宋山水的厚重,以范宽风格为主,结合董源绘画的特征,是难得的南宋时期“北宋流派”画法。有观点认为,此八景或许保持了今已失传的、宋迪“潇湘八景”之原初意蕴。
7.《颐和园风景图》
▲佚名《颐和园风景图》此图取由颐和园昆明湖东南北望万寿山的角度,采用广角的方式概括了颐和园最为重要的标志性景观,如佛香阁、知春亭、铜牛、廓如亭、十七孔桥、玉带桥等。图中亭台楼阁黄、绿、灰各色屋顶敷色细腻,石桥栏柱等建筑细节描绘精准。湖面行驶的“小火轮”汽船是慈禧太后掌*时期的新鲜玩物。作品反映了晚清颐和园的状貌,相当富有时代特色。
8.《燕山八景图》
▲张若澄《燕山八景图》此册以北京城著名的“燕京八景”为题而画。燕京八景一说始自金《明昌遗事》,当时金章宗完颜璟将燕京的八处风光名胜选定为燕京八景,即“居庸叠翠”、“玉泉垂虹”、“太液秋风”、“琼岛春荫”、“蓟门飞雨”、“西山积雪”、“卢沟晓月”和“金台夕照”。“燕京八景”历金、元、明、清四代,又有称“燕台八景”、“燕山八景”、“京师八景”、“京畿八景”者,虽景点相同,八景的名称在不同时期则有所变化。9.《钱塘景物图》
▲唐寅《钱塘景物图》图画崇山栈道,游骑翩翩,草阁游人独坐,江中渔舟游弋。山石、树木取法南宋李唐、夏圭,用笔方硬细峭,刻画精到,点景人物形态自然,风格细秀,显示了作者早年规步南宋“院体”风格的绘画功底。10.《湘乡小景图》
▲赵士雷《湘乡小景图》此图为开阔的平远式构图,远景汀渚曲折,垂柳弄阴,一派仲夏景象;中景为辽阔的水面,有白鹭、野凫、鸳鸯等水禽嬉戏波间,富有情趣;近景绘高大的苍松,枝繁叶茂,一派生机。图中树木用宋人普遍运用的夹叶法表现,茂密的树叶为笔法工整的双勾填色,枝叶相互叠加,既富有层次感又不失之于琐碎。此图所绘一湖两岸的小景致虽然缺少李唐、范宽高远式取景的壮美,然亦不乏田园诗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