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初故里:风景如画的水墨中河
文/王飞
01
中河村位于赵朴初先生故居,安徽省太湖县寺前镇东部。她“面向佛图,东界程岭,北观天柱,南阅花亭……”赤百公路穿境而过,花亭湖美景近在眼前。一条河,名中河,从中河村的 山峰——香炉峰起源,潺潺而下。全村户人家,大都后靠青山,前临河水,在山水如画的自然生态中繁衍、生息。在振兴乡村的美好时代中,通过美化村容村貌,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后,这里的环境更优美,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02
沿着赤百线公路驱车前行,翻过鲤鱼山的背脊,可以俯瞰山脚下,通往花亭湖的河道纵横。若在雨后初晴或太阳初升之时,还可见山水之间,烟波缥缈,宛若仙境。翻过鲤鱼山,再往前不远处的某个转弯处右拐,几十米后便有一条美丽如彩带的彩虹大道,向村部延伸。停下车,站在村部广场,环视四周。“观山览水,看河边人家”。一幅美丽的水墨丹青画就在眼前。
03
踏着平坦的水泥村道,在乡间观光。很快发现自己已置身于幽静的山谷之中。山谷的前面,崇山峻岭,层层叠叠,连绵天际。山谷的两边是青山对峙,含情脉脉,好似情侣。山坡上草木葳蕤,碧黛盈峰。时而可望见远处,有瀑布高悬于峭壁之上,婉转飞泻,若长龙盘踞。时而可见竹林如海,竹涛声声。农家的小洋楼错落于山脚下,不同的设计,不一样的装饰,没有整体划一的整齐,却又多了各具特色的风味。犹如,这山谷里的山、山谷里的水,有高,有低,有缓流,也有飞溅。但她们都是画里的景色,浓墨、淡雅总相宜。中河婉转于山谷间,那潺潺的流水声,穿过丝丝柳条,穿过田野,在山谷间回荡。她就像是一首在中河村回放的山歌,多情而缠绵,让人沉醉,相见难离。倘若在意境的世外桃源中前行至山谷的深处,听几声地藏寺传来的钟鼓声声,那些凡尘的纷扰和喧嚣,会随山风飘远,时空穿越的脚步,迎面而来。
04
中河村位于大别山南麓。这里山岚叠翠,碧水长流。有李明寨、香炉尖、停步岭、九包十三凹、百花崖、龙潭冲、凉亭岩等大小山峰巍峨挺立。山上或大树成林,或竹林如海,或茶树满坡。有百年古树在山间,抽枝散叶,有山间飞流,滴落成潭。若想寻觅留存在此的过往,可以穿过丛林和荆棘,爬上海拔多米高山上的李明寨,摸一摸当年太平天国起义*,在此安营扎寨后,留存在此地的石桌、石凳。那些金戈铁马,震动山谷的厮杀场景再现眼前。亲眼看看两道堰中流淌的红水与清水的分界,那些关于李明寨的传说,会在耳边盘旋,深信不忘。香炉尖已被打造成省级农场。这里地势高拔,常年云雾缭绕,所以山上的茶树,吸收雨露精华而生,在纯生态的环境下生长。春天里,叶芽嫩绿润泽,做出的干茶,清香、甘甜,品茗后回味无穷。停步岭,本是古时村民走江达府停留歇脚的世外桃源,“火烧停步岭”也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在此留下的历史见证。日本侵略者在此望而却步。是山的巍峨,还是人的英勇,让侵略者望而生畏?在静好的岁月里,这里一样是一个值得去追寻和联想的地方。在茫茫林海中去找寻“九包十三凹”的楚河汉界,对于他乡来客,好像在迷宫中探寻。几百亩的毛竹,连成一片,好像绿色的海洋,看不见边际。成片的竹林是山村里的一片风景,也是山村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在温暖的春天,露出尖尖角的春笋,在冬天,躲在土里不露面的小冬笋,都是最美味的食材,不论采取何种烹调方法,其味鲜嫩,清朗上口。“靠山吃山”。中河村的山上植被特别丰富,山林覆盖率达85%以上。只要走进了中河,就是走进了自然氧吧。在此,可以张开鼻息,吸取湿润的新鲜空气。还有毛竹、板栗、茶叶、树木、瓜蒌子等,都是山的馈赠。
05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中河村有山有水,自然就有故事,有传说。李明寨山脚下的两天堰,中河堤边的将*石,高山之间的停步岭,悬在高崖上的吊棺、百年生长的古树……在方圆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中河村的水墨画中,除了画面,还有故事,有传说,有历史留存下来的丰厚的沉淀。两条堰,同一水源之下的两条水堰,一边是清水流淌,一边是红水泛流。传说,乃因当年太平天国起义*在李明寨上扎寨,并与官兵在山上激战,结果双方兵将血流成河。那些鲜红的血都流向了同一个方向,结果就有了红水堰的红水流淌。将*石屹立在中河河堤边,它像个巨人样孤独而坚韧。相传盘古开天时,陨落两块巨大宝石于东界岭下的盆地里。天帝命大力神将它们搬回天庭。大力神肩挑着两块巨石,一路往岭上而去。行至东界岭岭头时,因为巨石太重,扁担轰然断裂,两块石头滚下凡尘,一块落在潜山县境内雷打石河,另一块落在太湖县孙家屋,现在的中河村。半截扁担弹到了望江县一处石滩上,打死了一滩在此栖息的老鸦,这地方后来就叫做老鸦滩。落在潜山县的那块宝石,后来修炼成精,它招灾引祸, 乡民,天帝闻之,震怒之下,命令雷神将它劈成了两半,后来人们称之为雷打石,而雷打石河也因此得名。落在中河村的宝石,得天地灵性、沐日月精华,默默地护佑一方乡民,使得这一方水土安宁、祥和、风调雨顺。生活在它周围的人,个个淳朴、善良。百姓常怀感恩之心,焚香祭祀宝石的护佑恩德。天帝听说后,甚为高兴,又见此石巍然挺立,像一位临敌不慌的大将*,便赐名:将*石!在中河村的农家,饮一杯茶,看远山近水,自然成画。见门庭院落,瓜果飘香。听老农人讲故事与传说,在他的眉飞色舞中,感受历史在山谷中流淌。于是,到了归期还想留下,留在画中,贪恋她的美色与柔情。
06
“水墨中河”是一幅山水画。有花团锦秀的浓墨艳彩,也有时光沉淀,留存良久的灰白色调。在山间,沿弯曲的小路去找寻,留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又一个村落。这里繁华落尽,人走房空。可光景还在,思念还在,乡情还在,乡愁还在不能丢弃之中。东界岭洪家土砖瓦房,还保留着曾经的模样,白墙、青瓦,木制门窗。门前有曲折的山路,屋后有修竹丛丛。虽然,现在这里少了鸡鸣犬吠,少了孩童嬉闹。但,只要踏上了村庄的土地,仍然能闻到烟火的味道。山窝窝里的孙家屋场,门前的岱山沟,山瀑依然四叠,飞流还在飞溅成玉。这里曾经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存模式早已不在,可是,祭祀祖先,思念村人,故土不忘……从这里走出的游子无论有多远,这个山窝窝里的家都在心里。山川与河流,村庄与湖泊,竹海与茶园,垂柳与古树,黑木耳种植园,茶苗培育园……中河村的水墨丹青还在不断地勾勒描绘之中。
作者王飞近照
作者简介:王飞,女,安庆市作协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年开始文学创作,散文和小说散发于《安庆日报》《安庆晚报》《振风》《作家文荟》《长河文艺》《安徽妇女研究》等报刊和《人民网》《安徽网安庆新闻》《作家导报》《独秀文学》《龙山文学》《江南作家》《纪实文学》《中国作家网》等网络媒体。年散文成集《岁序闲词》。
作者
王飞编辑
林枫审稿
中国纪实文学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