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柳万条丝,灞桥识别离

灞桥柳

作者:解洪权

日色玲珑柳如烟,离鸾别鹤灞桥边。

朱轮华毂历见尽,物是人非空念远。

长条何时生愁肠,芳草未曾触忧烦。

今古分袂自关情,人生无处不凄然。

日光明澈无边,远望杨柳如烟,灞桥目睹了人世间的离鸾别鹤之苦。

古代繁盛之际,朱轮华毂曾经在此川流不息,灞桥曽见证了人世沧桑。如今物是人非,景色依旧,想临别之时,放眼苍茫时空,不禁令人生发历史兴亡之感。

柳条什么时候令人顿生离思愁肠?绵绵芳草也未曾触发丝丝烦忧。

自古至今人们分别自然关合离情(非是景物触发离情使然),不仅仅是离别,人生路漫漫哪里又没有悲愁凄苦呢!

①玲珑:línglóng,明彻貌,见唐·元稹《松鹤》:“日色相玲珑,纤云映罗”。

②离鸾别鹤:líluánbiéhè,意思是比喻夫妻离散,这里泛指送别,见元·卢挚《蝶恋花·前度归田菘下住》:“忽听梨园新乐府,离鸾别鹤清如许。”

③灞桥: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北起柳亭路、灞河东路交汇处,上跨灞河水道,南至柳亭路、柳雪路、灞柳西路交汇处,西与陇海铁路平行,南岸前方就是陇海铁路灞桥站,东与灞河桥平行,曾是西安东去的一个必经通道,曾用名情尽桥、断肠桥、销魂桥。

④朱轮华毂:zhūlúnhuágǔ,意思是指朱、华:形容装饰华丽;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指古代王侯贵族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比喻显贵。见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朱轮华毂,拥旄万里。”

⑤空念远:放眼时空,突然引发思念悠远。

⑥长条:柳条,见唐.白居易《青门柳》:“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⑦分袂:别离,见宋.张先《江南柳》:“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⑧凄然:qīrán,形容凄凉悲伤,见宋.柳永《临江仙引》:“物情人意,向此触目,无处不凄然。”

送客灞桥,折柳送别,这是始于汉人而沿袭下来的风俗。在古代,灞桥与南浦、长亭一样,都是传统的离别之地,你举着不少文人骚客的离愁别恨。

首联是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在白天远望苍茫河山杨柳依依,似烟似雾,一对对离别之人来到灞桥边,执手送别,写离别情思的诗词就很多了,如“春色东来渡灞桥,青门垂柳百千条”。李白《忆秦娥》有“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戴叔伦《赋得长亭柳》:“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颔联是写景抒情。灞桥横卧,在作者眼里已是离别的象征,不仅仅见证了 的离愁别绪,而且也见证了前朝的繁华胜景。汉唐鼎盛之时,朱轮华毂,在此川流不息,而如今景色依旧,人事全非。立足灞桥边,不禁令人深思遐往,把空间的迷茫感和时间的悠远感融为一体,貌似忧愁的思绪中,表露出作者沉思的神情和沉郁的情怀。

颈联通过对款观景物的发问,表现了作者超然的情怀。柳条和芳草在古代都是离思愁绪的景物,但是它们作为自然的景物本身并不具有转化的作用,是人们把这种离思愁绪寄托在绵延的芳草和意义的柳条身上,赋予了它们更多的文学色彩,唤起读者联想,牵动读者心弦。

尾联是对感情的深度生发,在离愁别绪的基础上更加拓展开去,言说人生不易,人生实苦,到处都有凄凉的愁思。布景出人,以人物思考见意,引导读者步入诗情之旨,已经空旷辽远,生有余不尽之妙。

这首诗,写景抒情,借助灞桥日色,柳条芳草等物象与情景,立今怀远,浑然划一,风景与人事有机交融,含情绵邈,吐属自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pz/457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