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整合素材,小白也能写出爆款,这篇文章

内容创业的时代已经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加入这个大*,尤其是看到铺天盖地的宣传文案——“0基础写作,在家挑战月薪1W+”,让对写作有兴趣的人都想尝试一下。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零基础的你,有没有觉得下笔很难,尤其是肚子里好像没有那么多知识积累的时候,想说的很多,一旦让写出来,却又久久不知如何写起。

很多过来人告诉我们,写作不一定是肚子里已经存了很多知识,他们只是更擅长整合素材来表达自己的主题。

丰子恺的国文教师、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奠基人之一的教育家夏丏尊,联合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刘薰宇合著的《文章作法》,一书中就详细地讲解了如何整合收集到的素材。

这本虽然是写给中学生的作文课,读完之后却发现,它是我们零基础写作小白的独门秘籍,让我们真正地了解写作的底层逻辑与技巧,而不是只会依葫芦画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文章作法夏丏尊刘薰宇写给中学生的作文课中外名著为作文素材提高阅读与写作中学语文果麦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官方店旗舰店¥14.49购买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如何收集素材、整理素材并连缀成文。

文章作法

步、搜集材料。

材料来源,可以是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参考书籍。

对于我们初学没有腹案的功夫的人,可以将各材料用短文的形式一一写出来。

我们以“游西湖记”为例,进行详细地讲解。(建议大家边看边跟着进行练习,这样更容易形成直观的印象。)

西湖美景

先查地理书,得到下面的材料:

1西湖在杭州城西,又名西子湖。

再把自己在游西湖的时候的经验列举出来,如下:

2从上海坐沪杭车到杭州城站,步行三四里就到。

3湖直径约十余里,游船往来如织。

4水很清,可望见游鱼。

5别庄、祠堂相望,风景幽美。

6一面滨市,三面皆山。

7山峰连续, 者是北高峰。

8春夏游人最多,外国游人也不少。

9坐小舟行湖中,如入画图。

10有苏、白二堤,蜿蜒湖中。

11有林和靖墓、苏小小墓、岳坟等古迹。

12有名的山是北高峰、葛岭、孤山、南屏山等。

13寺观林立,钟声时到游人的耳际。

14某别庄正在那里开工建筑。

15四围多垂柳,远望如绿烟。

16有人在那里钓鱼。

写作如做菜,看一下都有哪些原材料可用

第二步:对材料进行取舍。

收集的各项关于主题的材料中,有些并不全然适合。如果将不适合的材料夹杂进去,读者就容易在读的过程中有不适感。

选择材料的标准,一是适切题目,二是注重特色。

以 步我们收集到的材料为例进行说明:(这一步,大家根据文中的说明,对照素材列表,一个素材一个素材去品,切记,不要着急。)

如:2(从上海坐沪杭车到杭州城站,步行三四里就到。)14(某别庄正在那里开工建筑。)都不是“游西湖记”的材料,所以不适合题目,应该舍去。16(有人在那里钓鱼。)不是西湖的特色,也应舍去。

对原材料进行取舍,仅留下相关的即可

第三步:整理材料。

凡是同类的材料,务必集合在一处,将冗繁支离的删去。

例如材料3的后半部(游船往来如织。)和材料8(外国人游人也不少。)可并,因为都是记述游人的情况的。

材料7(山峰连续, 者是北高峰。)和材料12(有名的山是北高峰、葛岭、孤山、南屏山等。)也可并,因为都是记述山的。

第四步:连缀成文。

连缀成文时要注意顺序。记事文的顺序大概有两种,以观察为标准和以事物本身的关系为标准。

简单的记事文通常用 种。比如我们在本文中所举的例子。

以观察为标准将整理好的材料放在一起,然后修改润色。

修改润色的过程如烹饪过程的调味调色

游西湖记

西湖又名西子湖,在杭州城西。湖径广约十几里,一面滨市,三面皆山。山峰连续, 的是北高峰,此外有名的有葛岭、孤山、南屏山等。苏、白二堤蜿蜒湖中。湖畔有林和靖墓、苏小小墓、岳坟等古迹,别庄、祠堂相望。寺观林立,钟声时到游人耳际,湖水清浅,可望见游鱼。四围多垂柳,远望如绿烟。坐小船行湖中,好像入画图。春夏间游人最多,游船往来如织,外国人慕名来游的也不少。

作为一个在写作上开始探索的新手,之前网络上碎片化的信息让我几度焦虑,都说零基础也能月薪1W,为什么按照网络上所谓的模板,或者说是套路,我依旧写不出打动读者的文章呢。

读完了这本书,我找到了未来努力的方向,也放下了内心的焦虑。

慢慢来,只要心中有梦,循着书中的光,我们就能到达想去的地方。

不断坚持学习,就会看到初升的太阳

我是30+宝妈,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pz/417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