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滦河文化之乡,滦州市旅游景区介绍

白癜风扩散怎么办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222/4580704.html

滦州市,河北省直辖县级市,由唐山市代管。滦州市自古就以滦州为地名,殷商时期属黄洛城旧址,是孤竹国所在地,素有“关西 州”之称,是集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和全国文明县城于一身的县级城市,被评为“中国滦河文化之乡”、“中国 投资价值旅游城市”。

01滦州八景

文峰塔

岩山虎踞:位于滦州城南1.5公里,岩石裸露形如卧虎,气势可观。辽世宗耶律沅(—)时期,于山顶建塔,塔基以绵石砌成,上为青砖结构。塔高20米,分13层,三角形,面南背北。正面有石刻楷书“文峰塔”。清嘉庆十六年(),代理知州朱高樗思想迷信,以“岩山似虎踞,塔似虎角,若留此塔,于滦不利”为由,强行将塔拆掉。

滦水龙翔:即滦河大桥北武山和榆山之间的一段滦河。西岸山形对峙,滦河水倒流峡蜿蜒南流,曲折萦纡,矫若翔龙。若河水涨发,倏忽之间,变态万状。解放后,滦河上游潘家口、大黑汀两水库建成和引滦入津入唐工程的竣工,河水流量已大大降低。武山、榆山均因矿藏的开采,其险峻程度亦无前景。

偏凉虚阁:位于城北3公里横山东麓偏凉汀。清乾隆四十三年()皇帝东巡时所建。因其左倚峭壁,右俯滦河,远远望去云雾缭绕,若有若无,帮称“虚阁”。此阁为宫廷式建筑,内分正殿、配殿、更衣殿。有“小金銮”之称。

横井浮烟:位于城北3公里横山大觉寺前。此地原有天然石泉,深数丈。后人砌石为井,护以石栏。两峰夹峙,井居其间。凌晨,井上水气直上,形如烟雾缥缈,帮称横井浮烟。

围山泉瀑:位于杨柳庄北部,罗家岭以南,为天然景色。罗家岭之泉水自西北环而汇之,上为大龙潭,下为小龙潭,南流急下,气势雄伟。小龙潭水库建成后,旧景换新颜。

天渠应候:与围山泉瀑一脉相承,围山泉水泻于泉子峪,因底部凹凸不平,形成众多水槽。渠水入槽,槽满自溢。据传说,每天上午南槽溢水北槽稳,下午北槽溢水南槽稳,应时而变,古来不爽。随小龙潭水库的建成,已无可观。

金泉渠月:位于城西1公里。明代建金泉亭。弘治元年(年)开挖引水,种莲植柳。后又在亭西建别故亭。池水亭台,垂柳对莲,夜月映照,游人共赏。只因此处较多沙坨,水冲沙压,逐渐淤塞,民国初年改为农田。

龙溪地桥:位于城西南4公里。龙溪原为沂河上源,流经此地时,溪水潜伏入地,二里之外复出地面。昔人投糠验之,果为一水,故名地桥。年长日久,水流地上,“地桥”无存。

02夷齐庙

建于永平府西北二十里的夷齐庙,坐北朝南,十分壮观。夷齐庙南门外,是一高大的屏风,为砖石结构。屏风高七尺,宽丈余。屏风中间勒铭:“百代清风”,砖屏两边各有一赑屃驮石碑,右碑上书:“忠臣孝子”,左碑上书:“到今称圣”。南门平顶门楼,东西夯土城墙,楼门上有长方石额,上书“贤人旧里”。

整个夷齐庙为东、西、中三个院落。中院南门楼上悬蓝底黑字横木匾额,上书“敕赐清节庙”几个大字,门外两旁各有一碑楼,左碑楼题:“天地纲常”,右碑楼题:“古今师范”。过左右碑楼,又有三碑,中碑是孔子与子贡颂贤之辞,右碑孟子之辞,左碑曾子之辞。

大殿左侧有一青砖小楼,高两丈,清雅秀丽,玲珑剔透。楼内供一仙姑,姿容端庄,满面慈祥,正襟危坐于楼内。楼内东侧壁上彩绘“蟠桃赴会”,西侧壁上,绘有“榴开百子”、“凤穿牡丹”。据说,楼内供奉之人,是伯夷、叔齐的妹妹黄花。传说黄花文武双全,孤竹国中子亚凭做了国王后,黄花辅佐亚凭,掌兵马,战山戎,立下了汗马功劳。

03承流桥

榛子镇历史久远,文化底蕴丰厚,郎石台遗迹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活动,清代编纂《永平府志》时,就有人认为当年老马识途的故事发生在榛子镇西的乱石山而不是迷谷村。

承流桥在历代的重修中,很多德高望重的乡绅和地方官出重资相助,他们的事迹感染者每一代古镇居民,富而好礼的古镇精神通过响水桥的历代捐资人一直传承至今。

承流桥始建年代早,传承时间长,历史文献丰富,历史地位重要,不但在唐山地区,就算在全国,也算是桥梁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承流桥呈南北走向,横跨在龙湾河上(古称承流河),南北长15.6米,东西宽约5.7米,高约6米。桥面铺筑矩形条石,桥面净宽4.8米。

全桥由三个石拱构成。中拱高4.9米,净跨3.7米;两个侧拱各高4.65米,净跨2.7米。整个桥体所用石料均为精琢长方体巨石砌成。 的重量可达一吨,巨石向外的一面凿刻平整,并刻有斜向密集平行纹。石与石之间刻有结构凹槽,类似榫卯结构,使构筑更加稳定,古人用糯米熬粥搅拌石灰成浆,灌注粘结石块,石与石与之间缝隙结合紧密,浑然一体,极为牢固。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pz/409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