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一首玉楼春,写离别之人对洛阳

《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欧阳修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云:“冯延已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此语精辟地指出了欧阳修词婉约深沉的特点。《玉楼春》一词把离愁别绪写得含蓄深婉、情深意重,恰如上述评论所言。上阕从送别的场景写起。

“洛阳正值芳菲节,秋艳清香相间发。”正值春光明媚,洛阳城里花木繁盛,姹紫嫣红,阵阵花香随春风不时飘摇而至,沁人心脾。这两句从视觉和味觉两个角度描绘春意盎然的洛阳城,即离人与友人作别之地。其中“艳”二字,极尽描绘之能事,既绘出色彩的浓丽,也勾勒出形象的茂盛,极言春色之美。春光如此美好,置身其中的人本来应该是喜悦的,但词人却高兴不起来,因为眼下他马上将与好友分别。

“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飘荡在空中的蛛丝苦苦缠绕,不让人离去,而垂柳却没来由地争相着要把人送走。两句道出好友间眷恋不舍的情谊。游丝即蛛丝,随春风飘荡,无定所无依附;“垂柳”句引“满桥折柳”之典,言折柳赠别。

在这里,作者并未将离愁直接道明,而是把蛛丝与垂柳两个无生命的意象拟人化,借以表达离情。蛛丝是无情之物,垂柳也不可能作出送别的举动,所谓“游丝”“苦相萦”,“垂柳”“争赠别”,寄托的都是离人的眷恋不舍。下阕是对路途情景的描述,进一步表达离行的孤苦。

“杏花红处青山缺”,此句承接上阕,继续对春景进行描写,且将意象延展开来。杏花开得正好,红彤彤的一大片杏花林挡住了绵亘而去的青山,在离人看来,青山好像缺了一块似的。离人遥望远方,大有“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柳永《蝶恋花》)中的造意。

“山畔行人山下歇”句言途中之感。离人沿着盘山路,向更深处走去,到了傍晚时分,他在山脚下的一处驿站里歇息。漫漫长路,他得独自一人远行,心中自是无限落寞。以上情景与洛阳城里的繁华热闹形成鲜明对照,悲凉之感愈加强烈。“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弧馆月。”这两句是对离愁别绪的直接表达,显得苦不堪言。当离人身处驿馆之中,漂泊的孤独感涌起,思不成寐,看着天空挂着的月亮,遥想起故人,月是寂寥的,人亦是寂寥的。

欧阳修将春光与春愁相映写出,春光无限好,愁思便无止尽, 寄情明月,于无声中见真情,款款动人。另外,“杏花红处青山缺”一句极为别致,宋代曾季狸《艇斋诗话》言“欧公词云‘杏花红处青山缺’,本乐天诗‘花枝缺处青楼开’”,相较来说,欧阳修的词意境更加开阔,旨味也更加超谐,也能体现出其词“深”的特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pz/396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