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成县
作者
叶志俊
一
窑坪河、西汉水、嘉陵江像一位慈善伟大的母亲牵手着康县、成县和略阳,这让三个兄弟县在很早很早的年代里就有了连襟的“亲情”。
今年四月的日历基本上是在雨水中浸泡着,西汉水流域仍然像过去的三月一样让无休无止的烟雨拉着雾幕。天就像被谁戳了数不清的窟窿,濛濛细雨肆无忌惮地下着。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唱过的一首熟悉的歌曲: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沥沥,淅沥沥地下个不停……这歌好像专门就是写给这种天气的。在这样的天气里去参加陕甘两省三县西汉水流域文学创作研讨笔会,心情不但没有受到“梅雨”的丝毫影响,内心世界反而愈加愉悦。
没有去过成县,初来乍到觉得成县开阔、广袤。山不是很高,云显得很低,特别是这阴雨天气,乌云低低地堆积在苍穹,让人觉得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压抑,这也许就是大西北给我们呈现的 视觉感。我们下榻的宾馆前面已经有主办方和康县的文友先行聚集在那里,他们都热情地用当地浓郁的方言和我们打招呼、交流,这情景就像几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突然相逢一起,让我们丝毫感觉不出因地域方言的差异而陌生。这是这个雨天成县康县的这些谦逊和蔼、平易近人的文朋诗友给我们留下的 美好印象。我们在他们的脸上始终读不出作家诗人的盛气凌人。
二
暮春的雨很稠,成县陈院镇武山村成谷酒厂周围大片的房子和土地均被厚厚的雨雾包裹着,黄酒厂的大厂房像一个襁褓里的婴儿在雨雾中成了我们这些文人首站采风的对象。厂房是钢架结构搭建的板房,长而且宽大。刚一进门,一股浓郁的酒香就冲鼻而来,视线即牵引而去。宽大的厂房里摆放的全是横看是行,竖看也是行的被红布或泥巴密闭着缸口的酒缸酒坛酒瓮,这扑鼻的浓香就是从这些酒坛与酒缸的空隙里飘溢过来的。显然,这里是黄酒的贮存库房。我们在这里一边参观这些酒的包装,一边聆听酒厂负责人介绍成谷酒坊的创业史和酿酒过程,一边品尝工作人员呈上来的纯香爽口的黄酒米酒和盛情,大家都对这些酒的口劲醇香赞不绝口。一杯米酒下肚,我的精气神似乎在这些酒液里发酵了,醉意间我看到了像成谷酒坊一样崛起的乡镇企业在成县四月万顷翠绿的植被里吮吸深春的甘露后正以拔节的态势茁壮成长。
梁楼村是陇小南的电旅企业的所在地,可以看出这也是成县的龙头企业。企业厂区占地七千平米,是一个集农产品研发、展示、仓储、冷链、打包、销售、生产为一体的电旅综合体。此刻已是下午四点左右,细雨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我们坐在大厅里观看陇小南发展的视频录像,听企业一位口才伶俐的年轻女士滔滔不绝地介绍陇小南发展的今夕和前景,品尝工作人员送上的陇小南研发食品,深深感受到大西北成县人民的热情厚道和深厚文化素养。我们进入展厅,偌大的展品区内全是陇小南自己研发包装的产品。它包括富有地域特色的药材、酒类、食品、手工艺品和保健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我们徜徉在艺术勾勒的柜台和货架前,像一个个观光的游客进入了世外桃源,任好奇与心境在这些产品中自由地游弋。站在打包车间,我们观看车间工人稔熟的包装速度和输送带上不断流动的产品,我想,这些包装好的产品一定会在明天或者后天由此销往全国各地,走进更多顾客对陇小南的信任和赞誉。
陇小南只是成县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这种集传统电商和微商相结合的模式已经让成县乃至更多的陇南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走出了大山,甚至走进美国、巴西等国家的世界大市场。由此,看到了一个发展中的成县正在展翅欲飞。透过窗户看出去,雨一直斜织着,乳白色的浓雾像是拉起了一道大幕,成县势如破竹的企业似乎在幕后已经锣鼓喧天,音乐四起,一场希望田野上的大戏即将就要上演。
三
西狭颂风景区是成县打出的一张炫目耀眼的历史名片。
《西狭颂》真迹遗址藏匿于县城十三公里处的天井山麓。今天是天公开眼的 天,连日的阴雨却在这一天突然云散雾开。这不知是我们一行文人的虔诚之心感动了上苍,还是《西狭颂》碑文在鱼窍峡深处感天动地?反正躲在云层后面被压抑了很久的阳光突然挤出云缝,把一束万丈光芒落瀑一样泄进峡谷,让鱼窍峡一下充满仙境般神秘的色彩。说来也真奇怪,我们从西峡回来用过午餐后,天又织起了雨帘。
这就是鱼窍峡!
这就是被拔地而起的高山和错落有致的悬崖挟持了几万年甚至更久远的鱼窍峡;这就是潭水明珠相串,瀑布跌次相连的鱼窍峡;这就是山、石、水、树、亭、桥、廊、榭相映成趣的鱼窍峡;这就是喀斯特地貌在远古一次地壳变动时形成的鱼窍峡。鱼窍峡让我一下走进了远古,走进了天上的琼阁,走进了无尽的感慨和遐想。
在这个一线天的峡谷里,我们这些今人一路走走停停,一路东张西望,一路品头论足,一路畅言造物主*斧神工的慨叹。我们时而举起手机摄下最美的景点,哪怕是一朵浪花, 飞瀑,一巨怪石,一枝奇花异草,一个朋友在峡谷里最美的留影;时而在一瀑水帘下用掌心接捧这亿万年前就开始倾泻飞撒的珍珠玉屑;时而倚伏在栈道栏杆上聆听空山鸟语,注目一些白鸽翔游峡谷自由的天空或注目崖壁上的几棵虬枝苍劲的怪松和铁甲树;时而在躬身崖的巨岩下的栈道上做出挚起万丈青山的“壮举”。我想这些诗人作家们一定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视觉,自己的理解大写着这次笔会的重大收获。
非常佩服今人对鱼窍峡地构思和精心打造。这些亭榭栈道,小桥垂柳配上自然原始的景观,已经让这条蜿蜒缠绕的响水河今古合一,妙趣横生,犹如仙境。走进鱼窍峡,似乎让自己在这个 的瑶池里洗浴了一番,浑身上下不沾一点浮尘,心灵不沾一点污秽,我的灵*似乎也由此得道成仙,成为禅学厚册里的一个小小字符。
顺着峡谷里的栈道、台阶、小桥一直往里跋涉,大约在峡谷一座拱形小桥的对面有一凹进的亭子,这里就是《西狭颂》摩崖石刻的遗址。只可惜我们去的不是时候,崖壁上苍劲的隶书真迹被锁着,我们只能隔着玻璃往里窥视,由于光线暗淡,我们仅能勉强看到崖壁上模糊的镌刻遗迹。好在景区门口的展厅里“汉三颂”的拓片真迹照片被完好地悬挂着,对比之,《西狭颂》是“汉三颂”摩崖石刻中现存最完整的珍品。
西峡因《西狭颂》的存在而盛名,因李可染大师的《西狭颂》碑题而名声远扬。站在亭子里看着脚下沟渠石槽里击起的万斛衮雪银珠玉花,我觉得自己一脚跨进了东汉,跨进了武都李太守带领民众开通西峡道路,为民造福的那个远古年代。我不由得想起了大禹治水,想起了治理都江堰的李冰父子,这些千古先贤功臣在位都是*通人和,五谷丰登,民乐安居,李太守自然也是佼佼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古人卓越的富民*绩已昭然千古,这应是今天的父母官顶礼膜拜的偶像,同时也应是《西狭颂》的精髓。当然,《西狭颂》真迹也弘扬着汉隶书法的博大精深,这也是我们此次成县之行的又一大收获。
四
举杯再举杯,交流再交流。宾席间,文友们畅所欲言,互加,都纷纷述说三县文友暮春欢聚成县的惬意和舒爽,述说笔会和研讨的快意心得,这情景不亚于老舍笔下的《草原》。我身边的张主席和成县的文友不停地向我敬酒,我也不停地回敬。此刻,我的眼前又回放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分别时那个动感场景来。今天,成县略阳康县的文朋诗友们分别的场景不正如此吗?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END—
专栏作家叶志俊,在纸质报刊及网络发表有诗歌、散文及小说作品多种,现居陕西略阳县。
摘选自:读书村,版权属作者所有。
作者/来源:乡情土韵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