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这个地方,藏有国宝

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169886.html

在诸暨市档案馆,有一镇馆之宝——《梅岭课子图》,这张图有三个关键词,梅岭、课子、图。梅岭在哪?画的主人公是谁?课子是一段怎样的故事?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俞樾、谭献等近两百位名人名家、文化学者都为此题咏?超20米的画卷,又传递出这个大家族怎样的家风传承?

守望文化家园

传承历史文脉

近期

浙江新闻频道

《文化浙江大讲堂》栏目播出

《诗路明珠:梅岭课子话家风》

揭开其中的奥秘

▼《梅岭课子图》现藏于诸暨市档案馆,属于国家二级文物。

群山巍巍、白雪茫茫、溪水潺潺。两间简易的草庐,面前是小桥流水,身后是漫山遍野的梅花。满腹经纶的父亲,辛勤讲授经史子集;发愤苦读的孩子,努力汲取知识精髓。

画面线条简洁,勾勒分明,画中人物栩栩如生,耳边仿佛可以传来琅琅的读书声。

这处清幽之地便是诸暨梅岭。画的作者叫胡夤,永嘉人,善画山水花卉,是清晚期小有名气的画师,年暮春三月的一天,他创作了这幅画,并赠予友人。这是一幅写实的画,胡夤看到了什么抑或是听到了什么,才得以描绘出如此逼真的课子场景?故事得从梅岭一位姓傅的教书先生说起。

梅岭傅氏傅岱,号江峰。自幼聪慧过人,好学善思,有才人之美誉。然科举屡试不第,便不再应考,转而在乡间授学讲课。因其“学行卓尔”,很快成为“乡邑名师”。“其教人为文,论书理文法,细入毫芒。而君文章敏捷,尝一日成文十篇,同人惊为宿构……”(俞樾《傅公应谷传》)

傅岱性喜山水间,尤爱垂钓。荷香畈双溪口,草木葳蕤,曲水清冽。傅常与诗友同人“往来双溪垂柳间”,或吟诗论文,或持竿理丝。他曾对儿子说:“垂钓不是为鱼。临溪小坐,最足养人性灵耳。”

傅岱有二子。自幼悉心教授,皆中秀才,成乡间美谈。长子傅振海,号晓渊,受业于经学大师俞樾,深得大师赏识,为得意门生。傅振海便是胡夤的那位好友,他时常谈及自己儿时受教于父亲的场面。于是胡夤便创作了一幅傅岱结庐教子的国画,送给晓渊。傅晓渊看后欢喜不已,如获至宝。他将画带到杭州,向曲园先生说了自己的构想,先生很赞同,为这幅未来的长卷写下了第一个题签。

《梅岭课子图》因为有俞樾先题签,等于老先生以他的声名作号召;加之傅振海身在官场,有与名人交往之便,进展顺利。硕儒官宦、名士乡贤纷纷出手,助襄雅举。在俞樾之外,徐颂阁、王同、谭献、王继香、蔡元培、徐致祥、汤寿潜等,都是名闻遐迩的人物。题咏者功名有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状元;官职有知县、知府、学*、侍郎、尚书、大学士;题咏形式有诗词赋各体,书法则正草篆隶纷呈。展卷观览,可谓是琳琅满目,大饱眼福。

受到《课子图》的感染,俞樾也曾多次亲自到梅岭,切实感受雪花纷飞季节,在草庐悉心研学的生活。甚至年近古稀,除领头题签外,他又将自己所撰的《傅公应谷传》,令孙子俞陛云全文书录,合入《课子图》。传文中写道:“国朝有《钱氏夜纺授经图》,世称母教;今《梅岭课子图》,父子教也。二子无负此图哉!”

有感于俞樾与傅家和梅岭的交往,山阴诗人谢宗诚写了首七绝:“万梅峰下托幽栖,人与梅花品格齐。两浙东西通一水,孤山以外又双溪。”

由此可见,梅岭课子图它的价值不局限于其画面、题字的丰富性,更在于其所展现的家风家训。

“今日者梅岭如故,堂椿已非,追念往事有非笔墨所能形容。见此图恍如见先府君教我兄弟于梅花岭畔时也。所望诸君子阅是图者,不吝赐教,惠以珠玉,则不独梅岭有光,而先府君廿载课子心非振海与振湘所能形容者,庶得附大雅之名,以不朽云。”(俞樾《梅岭课子图》题词行述篇节选)

《梅岭课子图》凝结了子孙后代对先辈生养教育之恩的感念,是孝亲精神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耕读风尚的真实记录、历史标本。

按图索骥,如今来到诸暨梅岭,依旧可以感受到家风家训的流露。

梅岭,现在属诸暨暨南街道新华村,傅岱课子的太和堂属新胜村,这里依旧“梅花秀孤岭,岁岁发馨逸”,依旧“山自白岩发脉,水自岭下西流”。梅花依旧烂漫,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芬芳,傅岱课子的教诲依旧朗朗,正如从这走出的抗日英雄,始终慷慨激昂。收起《梅岭课子图》的画卷,家风家训仍在山间回荡……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gx/643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