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垂柳已然绿了泸江河,醉了凤凰湖,万千枝条,随风飞舞。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当年李白也是在暮春,看到无边柳色,笛声悠扬,便想起了故乡来。
从记事起,我家门前就有一排柳树,高大粗壮,郁郁葱葱。每年家里都要砍些柳枝,用来搭建瓜棚、豆架,或者晒干了烧火做饭。
我们则喜欢躲在树下乘凉,听蝉叫,捉天牛,用柳条编织凉帽,遮阳避暑。
每次听到别人用柳叶吹出很优美的曲调,都让我十分羡慕,但我百般尝试,总是吹不响,偶尔弄出点声响来,也终不成曲调。
碧绿浓荫的柳树下,便是无数无忧的童年。
柳树的生命力实在惊人,有心栽柳也好,无心插柳也罢,总之柳树随处可见,几乎遍及家乡的每个角落。只要春风一吹,柳树就生发出千枝万条来,成为一大景观。
鹤阳八景之一的“漾江烟柳”,黄龙潭的百年古柳都声名远播,令人神往,总之柳树确实为美丽的故乡增色不少。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从《诗经》开始,“柳”就是一个情思缠绵的意象,充满了离愁别绪,故园乡情。
在漾弓河边,知道了“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漫步草海,一抬头便是“忽见陌头杨柳色。”徘徊黄龙潭时,满眼都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柳”也成就了古诗词里最华美的篇章,最动人的情思。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风俗,在离愁别绪中,送上真挚的祝福,希望故乡的柳树和你一样,在异乡也能枝繁叶茂;也希望这枝“柳”,能永远“留”住彼此间的情义。
春已渐深,故乡的柳树是否已经成荫?
无羁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