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风散文
垂柳依依又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
中国人过“清明节”的起源,相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百姓亦相继效仿,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风俗,历朝历代如此,从古到今。唐代大诗人杜牧的七绝诗:《清明》被传承吟诵至今,堪称千古经典之作。由此可见,中国人对逝者亡灵深深地寄托着哀思。
百年龙烟铁矿,红石山庞家堡的代代世人,同样延续着“清明节”传统节日。都说“清明节”是“*节”,虽然这句话咋听起来,使人毛骨悚然,但是,它却刻骨铭心地扎根在老百姓的灵*深处。
说起“*节”来,那可不一样,大*,小*,老*,孤*野*,**是道。阴间道、阳间道,道道皆为阴阳两界。龙烟红石山人们的“*节”即传统的“清明节”,可与其它的地方不一样,独具一派。咱们今天扔掉古远,说近代史,自年“七七泸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说起,小日本*子疯狂掠夺中国矿产资源,侵占了龙烟庞家堡矿山,在中华大地到处抓劳工来红石山服苦役下坑采矿,小*子一味地追求掠夺矿资源,残酷欺压服苦役矿工,践踏生命,多少人变成了孤*野*,这里有延安时期 作家“杨朔”的小说“红石山”一书中叙述当时的矿上状况:
“民国元年,龙关当地的农民忽然在山上寻找到一种宝贝。乍看来是些红石头,拿在手里,碰到衣裳上,可就染得赤红,洗都洗不净。于是动手挖掘这些红石头,做成颜料,贩到市上去卖。民国三年,一个瑞士人在北平市上看见了说:这是铁呀!从此,龙烟铁矿的宝藏才被发现。首先由段祺瑞经营开采,经过二十多年的变迁,七七事变后落到日寇手里,红石山一时热闹起来………一条铁路支线从宣化直修到山半腰。山上更修起变电所,风机房,马机道,电车道,高线架子,水泵房等电器装备。
火车整天轰隆轰隆地开走,又轰隆轰隆地开来。开走的装满红矿石,开来的装满工人。这不是人,简直是一群一群要宰的牲口,火车也就像装满牲口的屠车,送到屠宰场来。
现在,又有一列屠车开上山了……”
日寇疯狂掠夺龙烟铁矿资源,把一批批劳工抓骗到矿山,数年间竟达3万余人。
年冬,*子汉奸把头从太原抓骗来的多名劳工,将他们关进闷罐火车里,火车开到大同站就闷死60多人,火车开到宣化时,又闷死多人。
年7月,*子汉奸把头从河北省南部抓骗劳工多人,火车装了5节闷罐车,车开到矿山后就死掉一半。
年11月,庞家堡西5坑6号洞落了大顶,48名劳工被砸在里面,外边的劳工及家属闻讯前来抢救,日本强盗怕影响出矿,派来*子兵和矿警强行镇压。
年初,白庙车站至庞家堡山上的铁路修通了。随着矿山规模的扩大,劳工不断增加。劳工的住所逐渐往山下延伸。一是:“万人坑”已被填平;二是:离“万人坑”距离越来越远。这时,有人死了不再往大西部拉,而是分别拉到西二区和白庙火车站附近的两个大坑里。这样,又渐渐形成了仅次于“万人坑”的“肉丘坟”和“千人地”。据老矿工回忆,在龙烟铁矿庞家堡地区,类似“万人坑”不只一两处,而有七处之多。除了大西部的“万人坑”外,还有西二区的“肉丘坟”、白庙河滩的“千人地”、沙子地的“死人坑”和老机电部下边的“死人坡”等。
日寇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抓到矿山充当采掘劳工,许多人还没有到达矿山就闷死在路途的闷罐车里;许多人在劳役中受尽压迫含泪而去;许多人因饥寒交迫死于“霍痢拉”等传染病,尸横遍野。这就是龙烟庞家堡矿山上孤*冤*多多的根源,他们不明不白地被抓去充当苦力劳工,受尽生离死别之劫难,故人冤*凌乱,漂浮在那凄惨的四野流浪……
又“清明”,又“清明”,又“清明”。龙烟铁矿庞家堡矿山地区漂浮了80余年的这些“冤*劳工”,凄惨的命运,背井离乡的挣扎,无名的野*亡灵,何时能像龙烟铁矿西二区“肉丘坟”那样,见点香火,以感召漂浮的“冤*”。
重温历史,让我们牢记血的教训
展望未来,更加珍惜美好的今天
于辛丑年清明前夕
惠风文苑文学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