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井烟火气中的家国情怀评尚启元长篇

鲁迅先生说过:“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读罢尚启元的长篇小说《芙蓉街》,这句话再次涌入脑海。在我们的国人心中,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庭、家族、国家紧密相连。从家出发,个人、家庭、群体、国家乃至天下,一脉相承,共同支撑着我们的理想。这就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已经成为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精神脊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家国情怀,伏线千里

《芙蓉街》描述了一位鲁菜师傅的传奇故事,全面而生动地描写了清朝末年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这段动荡的历史时期里,鲁菜传承人陆明诚从一个宫廷御厨的公子,一夜之间家破人亡,变成孤儿投奔到济南姑姑家,然后整天被姑父*打虐待,慢慢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的鲁菜大师的成长经历。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的经历命运传奇曲折,让人一拿起书来就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恨不得一下就能知道这些人的最终命运究竟如何,故事的 又将如何收尾。

读书的过程,让人仿佛又找到当年读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的感觉,整日沉浸在武侠的世界里,刀光剑影,爱恨情仇,令人难以自拔。“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种家国情怀始终贯穿在金庸先生最经典的作品中,同样地,也在《芙蓉街》里伏线千里。

作为小说主人公的陆明诚,从他的名字上或许就能看出其包含的深刻寓意,作者的良苦用心。欧阳修《朋*论》里说,君子“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道义、忠信、名节,都与“诚”有关。守道以诚,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报国以诚,就能不畏生死,坚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信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致知格物,即推诚于物,致意于实。陆明诚少年时期恰逢济南大旱,蝗虫肆虐,饥肠辘辘,几近饿死。可他仍然坚守心中的道义,宁可要饭,也不向仇人低头,不为三斗米折腰。在日*占领济南期间,他被迫参加中日厨艺大赛,为了国之大义,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大显厨艺,为国争光,不辱使命;后来他深陷牢狱之中,面对日本人的一次次鞭打,甚至拿生命相要挟,他宁愿自毁双手也不为日本人做素斋,誓不当汉奸,民族气节令人折服。

笔者始终认为写小说就是写人物,没有“立”起来的人物,小说不算成功。除了主人公之外,《芙蓉街》还勾勒出一群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李玉儿、高珊珊、刘巧嘴、地瓜、冯钟丁、秦五爷、陈厚财……无论是善良本分,还是卑琐自私,都形象饱满,鲜活生动,跃然纸上。

故乡情怀,爱之弥坚

小说以一条街名来命名,芙蓉街即代表了济南城。正如作者尚启元在书的后续里所说:“我要用一本书,来书写一座城。”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者凭借娴熟的文字把半个世纪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小说极大程度上对济南古城,尤其是历下风情进行还原,从容地将宏大的历史与人物的成长交织在一起,给读者带来极大的心灵震撼。

“清晨还带有一丝寒冷的阳光,透过街边柳树丛的间隙,把斑斑驳驳的影子铺洒在流动的泉水上。每当清风摇动柳条,那一帘碎影在泉水上摇曳晃动。街上的青石板下传来淙淙的泉水声,街上汇集了无数的小商小贩,各设一摊,店铺的门板也打开了。”有泉有柳,泉柳相映,寥寥数语,阐明故事发生地点。“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是济南保存百年的城市特点,不用猜就知道这是在说泉城济南了。

然后随着穿针引线的人物——刘巧嘴的视角展开,边走边看,一副洋溢着浓郁民国风的市井图徐徐展开。亭台楼阁,商贾林立,游人如织,各色人等粉墨登场。一个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也鱼贯而出,芙蓉街、鞭指巷、起凤桥街、曲水亭街,更是有王府池子、大明湖铁公祠、华不注山等等。

小说还将家仇国恨与舌尖味蕾结合起来,不断穿插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美食。糖醋鲤鱼、菜拌生鱼、鲜鱼汤、神仙水鸭……鱼和鸭都来自大明湖,做饭的水都是泉水,这些济南独有的美食,充满着 烟火气,如同一道道饕餮盛宴呈现到读者面前,令人垂涎欲滴,食指大动。

“芙蓉街故事多,吃喝玩乐样式多,甜沫油旋印刻画,茶香水甜似 。”济南有自己的底蕴与风格。《芙蓉街》挖掘芙蓉街,但是并不止于写芙蓉街,而是以芙蓉街为辐射,将济南的 景点悉数囊括,全力展示济南之美。季羡林说过,“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作者尚启元虽然出生不在这里,但是他成长于斯,心系于斯,这种对于故乡的情怀贯穿始终。

挖掘地域文化或者说素材,需要耐心和具备探索欲。尚启元便是这样,走遍大街小巷,细心观察,认真记录。同样是写济南,因为《老残游记》里只是单纯地提到济南一游,“走过路过”,看了个热闹;而另一部以旧城改造为背景、反映传统与现代转化的小说《老实街》是虚构的,而且,它出版的时间年5月,不如《芙蓉街》(年1月)早。从这个角度来解读,《芙蓉街》可以说是描写济南本土地域的 部小说,对齐鲁文化及地域书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当下国内长篇小说创作繁荣,也让人眼花缭乱。不少作者把小说创作当成炫技,而且天马行空的写作路子和花哨轻飘的文体,在网络时代似乎更易成功。尚启元受中国古典小说影响较深,无论是写作态度还是写作方式,都可以看出向大师致敬的影子。《芙蓉街》严格遵循现实主义手法,按照时间的逻辑推进,舒缓、厚重,显得从容不迫。从小说结构与情节架构上,可以看出作者对传统章回小说的学习与借鉴,章与章之间衔接自然,可谓天衣无缝。而且特别注重阅读心理需求,讲究伏笔和文势,张弛有度,冷热相济,给予读者不同的审美感受。

烟火,皆为情怀

俗话说“世事练达皆文章”。作者在行文中,从人物对话到心理描写,是十分接地气,穿插并叙,彰显其对人情世故的掌控能力。

开篇有一段描写福寿楼老板高德生的心理:自己身为厨神的徒弟,可如今没有一点身价,整天低眉哈腰的给别人当孙子,想到这里……叹了几声气。几句话,描写出了在那个年代,作为社会底层“市农工商”的商贾人家的悲哀心事,即使家财万贯,身为大老板也照样被人瞧不起。

另有一处,徒弟到御厨陆松宇(陆明诚之父)家拜访,想尝尝师父的手艺。可是师父却要请徒弟去品尝路边的小饭馆,因为“ 的食火才是最美的味道”。一代御厨整日给宫廷皇室做饭,见惯了珍馐美味,竟然秉承着这样的观点,一句话道出了美食道义,让人不禁想起了那句“ 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此外,还有多处类似这样精炼的人生哲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人活着就得吃饭。

“关上门是炉灶烟火,打开门是滚滚红尘。”

……

在这充满市井文化的烟火气中谈家国情怀,或许觉得有些空泛。但陆游曾说过:“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不是一句空话,反映了中国人的普遍心理。家国主义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境界,更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小说中有一位叫冯钟丁的人,开始只是个福寿楼的跑堂,每天忙忙碌碌,但是以他为代表的早期坚定的革命*人,从默默无闻的地下工作,到关键时刻都能挺身而出。就是他对陆明诚等人说:“革命就得流血,也会有牺牲,可我们为的是让全天下的老百姓过上太平的日子。”“我们必须团结一心,推翻这个万恶的社会。”从而逐渐地为陆明诚、高珊珊、地瓜等这些普通民众开智启慧,明白革命的道理,走出小家,一心为国,最终走上了抗日的道路。

作为贯穿小说始终的女主角高珊珊,她身为福寿楼的大小姐,虽家资丰厚,但是作为商人在那个社会地位并不高,属于“市农工商”的 层。但是她骨子里却透着高贵与优雅。她面对生活变故从容镇定,对亲人充满责任担当;面对外敌侵略,家园被毁,她抛却了失去亲人的悲痛,毅然决然地走上革命道路。

他们对家庭对故乡对国家有一种深情大爱,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悲天悯人的情怀让人产生共鸣,精神得到净化和提升。

作家、文学评论家艾云说:一个90后的年轻作家,凭借出色想象力,老辣的艺术笔致,穿越历史烟岚记忆往昔。舌尖上滚动风云变化,味蕾里激荡家仇国恨,饮食文化中隐含不屈的民族尊严。这是不可小觑的年轻一代。

吾深以为然。

壹点号潭水流深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gx/462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