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写游承天寺,苏东坡吴文英两代大词人

白癜风是怎样引起的 http://baidianfeng.39.net/qzzt/bdfzyyq/

苏东坡一生的转折点,为“乌台诗案”——

从此,他的人生与众不同。

公元年,苏东坡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一天晚上,他宿于黄州(今湖北黄冈)承天寺中。

准备上床睡觉时,一缕月光透窗入户,勾起了他赏月的心情。

于是,有了千古美文《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章虽短,却达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的境界。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呵呵,我是闲人,但闲得情趣高雅。你是忙人,却忙得庸庸碌碌!

整篇文章读来,一种闲情,一种禅意,一种旷达,一种沉静,尽在其中。

能在人生不如意时,还有拥有淡然而乐观的心情——

这就是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人生低谷时,依然豪情满满的苏东坡同志。

他死后26年,即靖康二年(年)。

徽钦二宗被金兵俘虏,北宋灭亡。

真的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历史,从此无奈地开启了新的一页——

南宋。

吴文英,南宋婉约派词人,号称“词中李商隐”。

有一天,他也去承天寺。只不过,这个承天寺,在苏州。

游了一圈,写下一首词,《探芳新·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

九街头,正软尘润酥,雪销残溜。禊赏祇园,花艳云阴笼昼。层梯峭空麝散,拥凌波、萦翠袖。叹年端、连环转,烂漫游人如绣。肠断回廊伫久。便写意溅波,传愁蹙岫。渐没飘鸿,空惹闲情春瘦。椒杯香乾醉醒,怕西窗、人散后。暮寒深,迟回处、自攀庭柳。

此词大意为:早春元日,残雪消融,路上泥泞如“润酥”,来到“九街头”(吴中闹区,承天寺所在地)。

入寺烧香拜祭,祇园即佛经中如来讲法的祗树给孤独园,借代作承天寺。

天空阴云笼罩,寺内却“花艳”——供奉的各色物品,琳琅满目。

“层梯峭空麝散,拥凌波、萦翠袖。叹年端、连环转,烂漫游人如绣”——寺内殿阁重重,香烛旺盛,烟雾弥漫;放生池里水波荡漾,寺内游人身穿彩衣摩肩接踵。

此情此景,让我不禁感叹,岁岁年年的元日,依旧诸多男女前来寺内焚香拜佛啊。

“肠断回廊伫久。便写意溅波,传愁蹙岫。渐没飘鸿,空惹闲情春瘦。椒杯香乾醉醒,怕西窗、人散后。暮寒深,迟回处、自攀庭柳。”

下阕是满满的怀念。

看着他人游寺,双双对对,我却孤身一人,不免愁肠百转,蹙眉落泪——

这是因为他心中的爱人,苏妾去后音讯皆无,而词人思念之心却有增无减,所以他“空惹春瘦”。

我多希望能日日醉佳酿,天天伴佳人也,但眼前却是“西窗人散”,怎叫人不忧愁?

天色渐暗,春寒料峭。我在走走停停,只能自折垂柳枝,寄托离别情啊!

苏东坡为短文,吴文英为词。

读苏东坡的文章,有一种无奈而随意的闲情。

读吴文英的词,有一种无奈而矛盾的愁绪。

闲情,来自虽遇坎坷,却随遇而安的情怀。

愁绪,来自伊人已远,却恋恋难舍的情愫。

同在承天寺,同在佛门胜地中,一放下,一执着。

苏东坡是人生大苦难,吴文英是情感大纠结。

人能看破许多东西,但往往看不破“情”这一字。

世间情关最难闯啊!

但人生中,比起情关,有更多难闯的关。比如苏东坡的人生低谷。

有大格局,才有大作为。

苏东坡就是这样一个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gx/418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