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长沙94岁抗战老兵仍心愿未了

全国治疗白癜风 专科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年,年仅13岁的少年刘炳国在长沙英勇参*,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战场。如今的刘炳国享受着和平年代的美好生活,却一直心愿未了,那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看一看。

可是,已经94岁的刘炳国,为什么时隔多年都没有回到家乡呢?他又能否实现愿望,重返故土寻到儿时的记忆,找回自己失散多年的亲人呢?

图为刘炳国一家

一.荣归故里,却心愿难了

刘炳国轻轻翻看着相册,已经泛黄褪色的照片里讲述着刘炳国一生的记忆。贫困、饥饿充斥着刘炳国的幼年,为了活命,这个6岁的孩童便跟随父母远离家乡华容,来到长沙谋生。

但日*的炮火响彻当时的中国大地。刘炳国一家便过起了流离失所的生活,可命运似乎有心作弄苦命人。

姐姐一家死在了日寇的战火之下,他的弟弟也因为日*的围剿而活活饿死。

看着自己原本幸福美满的小家因为日寇侵袭而破碎,年仅13岁的刘炳国决定从*,他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保卫自己的家园,去捍卫成千上万个家庭。

图为抗战时期

即便是过去了这么多年,刘炳国每每想起这些,他总是心痛无比。

早些年参*的时候,刘炳国担任通讯员,虽然不是在前线杀敌,但也总是在*门关之前徘徊着。

他还记得,他和另外两名通讯员值日时,撞上了日寇的一个小队,眼瞅着就要被活捉,刘炳国同其他通讯员狠狠心,将身上携带的六枚炸弹亮出来。

他知道,今天可能要英勇就义了。但他不怕,他不能让情报外流。正是他们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吓退了对面的日寇!

这样的事迹刘炳国经历了太多,关于生死,他从不畏惧,他只是害怕自己不能为保卫国家做更多的努力。

年,刘炳国所在的部队在长沙起义后,正式归入解放*,他也靠着自己的特长,成为一名文艺兵,而那枚二胡,也承载了刘炳国在*营里刻骨铭心的记忆。

轻轻地打开盖子,封存时间久远的二胡早已落满灰尘,音调也不准了,但这把二胡里有对自己家人的思念,有对*队生活的热血,但更多的是对故土的不舍。

刘炳国作为一名*人,不怕牺牲的精神刻在骨子里,他总是能拼尽全力、不顾自身安危完成部队的任务。

这些闪耀的荣誉勋章,是对他浴血付出的无尚荣耀,也是对一名*人的 肯定。

图为刘炳国佩戴勋章敬礼

但如今已是和平时代,虽然生活安定,家庭幸福,刘炳国却一直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作为一位离家的游子却八十几年未曾踏入家乡的土地,这便成了刘炳国心中最放不下的遗憾,也是自己 的愿望。

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想回老家看看。可战争虽平,改革为止,过去那么多年,家乡一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刘炳国不知道,儿时的故乡“朱家拐”是否还在?他又能否见到自己昔日的家人呢?

二素未谋面,却一见如故

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华容,刘炳国在出发前一晚,反复练习着家乡话。虽然整夜激动地睡不着,但是此刻这位老人脸上却看不出一丝疲惫。

刘炳国神采奕奕地走出了房间,在妻子彭秀英的搀扶下早早下了楼,慈祥的脸上抑制不住的笑容。

尽管自己八十几年没有回去过,但是依旧不影响刘炳国对家深刻的记忆,

“老家是个院子,院子旁边有个堤,堤旁边就是河。”

如此清楚的描述,仿佛家就在眼前。他赶忙招呼大家上车出发,从长沙到华容4个小时的车程里,刘炳国没有休息。

眼睛一分钟也没有离开过窗外,微微颤抖的双手不停地在窗外来回指着,不停讲述着在自己脑海中这条路的变化。

车窗外的一棵树,一根草都不能从自己眼中漏掉,这4个小时的时间显得格外短暂。很快车行驶到华容县城,志愿者赶忙上前迎接这位特殊的老兵。

刚从车上下来的刘炳国看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家乡,让他又惊又喜。自己*牵梦绕的家乡,如今已是百般变化,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得漂亮。

两个小朋友穿着统一的衣服,带着红领巾,神情肃穆的将鲜花送给刘爷爷,他们真情实意的欢迎刘爷爷回家。

图为刘炳国与志愿者合影

看见家乡的后辈用最朴素的方式向自己表达着最崇高的敬意,他激动得无以言表,微微颤抖地接过鲜花后,弯着腰认真表达着自己的感谢。

为了迎接这位迟暮中的老英雄,志愿者们为刘炳国准备了满桌子的美味佳肴,全是地道的家乡味道。刘炳国也操持着一口家乡话亲切地和志愿者们交谈,正如老人所说,

“虽然自己六七岁就到了长沙,但是华容是他的根,自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忘记家乡话。”

在前往华容寻根之前,志愿者们还为刘爷爷此次寻根介绍了一位神秘的朋友。一位特殊的老战友——98岁华容籍抗战老兵王双林。

虽然都是华容籍的抗战老兵,但是两个人所在的部队却从未有过交集。

可时隔多年,抗日战场上的浴血拼搏还历历在目着,也让王爷爷更加能懂得同为抗战老兵迫切想要落叶归根的心情。

这种特殊的战友情,让王爷爷不顾自己的身体,毅然决定陪同刘炳国一同前往华容,去寻找他记忆中的家乡。

虽然从未见过面,但两人仿佛多年未见的老友般,静静地站立在彼此的面前,神情庄重的敬礼,表达着对彼此光荣战场生涯的 敬意。

此刻,两位老人已经成了彼此最亲密无间的朋友,饱经沧桑的两双手一路上却紧紧地握在一起,一刻也没有松开过。

一路上,两位老人用华容话亲切交谈着,有儿时家乡的特色小吃,还有常去捕鱼的水塘,最重要的是,他们彼此都不曾忘记在抗日战场上拼了命要守卫家园的决心和勇气。

每每谈到难过之处,两位老英雄都满含泪水,他们无法忘却这段艰难却又无尚光荣的战场经历。

图为抗日英雄刘炳国与王双林

一路上,王双林一直安慰着刘炳国,告诉他华容依旧安在,并且发展得越来越好。

老友的话像打了剂强心针,刘炳国不安的心渐渐平静下来,转变为满心的期待。

三故土依在,故人却难寻

到达朱家拐后,两位老人互相搀扶着下了车。看着眼前清澈宽阔的河流,河流两边的堤岸上满是垂柳。

此时的刘炳国仿佛回到自己六七岁时,与小伙伴在堤岸上嬉笑打闹。

离开家乡的八十八年后,刘炳国依然清楚的记得自己脚下是小时候经常玩闹的堤岸,依然清晰的记得儿时家中的摆设。

这八十几年来在梦中无数次出现过的场景,这一次真真切切地实现了。刘炳国顿时热泪盈眶,他心心念念的故乡,不仅没有破败,反而发展得越来越好。

他打从心底里庆幸自己当初做了正确的选择。

是啊,风华正茂的少年将青春和热血献给国家,如今离家多年,国家还他一个美丽富饶的家乡。

他颤抖着,指着那河对面的土地,

“那就是我的家哇!”

村支书紧紧地牵着刘炳国的手,在河堤上慢慢地往前走着,讲述着家乡这几年来的巨大变化。

河堤上是热情的家乡人民为他准备的长长的横幅,横幅上依旧用大字向他表达着欢迎回家。

图为刘炳国与三河村村民合影

他满面笑容地与家乡的父老乡亲合影留念,抬起颤颤巍巍的手尽力向大家敬了一个标准的*礼。

刘炳国在河堤上走走停停,看看这儿,看看那儿,却还是怎么也看不够。他与华容河合影,与河流两岸的植物合影,与他眼睛所能看到的一切合影。

在外的游子用自己最简单,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着对家乡深切的思念。

炎热的天气阻挡不了热情的村民,烈日下的父老乡亲们,都想为这位抗战老兵找到家人尽一份自己绵薄的力量。

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在刘炳国的记忆里他只有一个舅舅当年留在家乡,舅舅有个女儿叫“鲁娇儿”,两家人已经断了联系。

这些是刘炳国对舅舅家 的记忆。

可村民们都纷纷表示没有听说过有鲁姓这一户人家。

刘炳国的脸上划过一丝失落,他安慰自己说道:

“或许嫁到了外地,也或许已经离开了。”

为了实现刘炳国找到家人的愿望,村民们找到村中一位85岁的长者,向他打听刘炳国的亲人。

老人颤颤巍巍地坐在刘炳国跟前,满是皱纹的脸上展现了他经历的沧桑。

尽管刘炳国知道在家乡已经没有他的亲人了,但是他还是不肯放弃 的一丝希望,微微前倾着身子和老人打听是否认得他的家人。

“刘汉林,您认得不;刘省三,您认得吗;刘世贵呢?”

图为刘炳国与老人交谈

李炳国凑近了一些,提高了音量,声音有些急促,每个名字都要重复两三遍,生怕老人没有听清,遗漏掉亲人的信息。

可刘炳国还是得到了否定的答案,他似乎也早有预料,毕竟自己离开家那么长时间,高龄老人也相继离开了。

站在一边的志愿者想起了刘炳国刚刚提到的舅舅,提醒刘炳国问问是否认得他的舅舅。

刘炳国又提高了些音量,满怀希望地说:

“舅舅叫宏儿,姓鲁。”

老人一听这个名字笑了,他表示当地是有一户鲁姓家庭,还和他有交集。

刘炳国听见老人家的话,开心地笑了个满怀。

随后,一行人来到一位更为年长的老人家中,老人表示自己也认识一位名叫鲁宏儿的老人。这下可把刘炳国激动坏了,连忙问:

“宏儿还在不在?”

可老人家接下来的话却让刘炳国的希望落空了。

“鲁家的儿子还在,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他已经到了钱粮湖去了。”

图为刘炳国与另一位老人交流

舅舅不在了,但是舅舅的儿子还在,可他分明记得舅舅只有个女儿呀。老人家告诉了舅舅家人们的具体住址,刘炳国甚是欣慰。

但刘炳国再三考虑后,决定还是不去打扰自己的外甥女和外甥了。毕竟多年没有联系了,现在能得到亲人的消息已经很知足了,也不便再多打扰了。

尽管刘炳国的夫人一再解释说他是不好意思再麻烦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虽然没有见到自己许久未见的亲人,但得知亲人依旧安好,刘炳国的心愿也得以了结。

他深深地注视着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心中似乎有无限的话语向它诉说。

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叶落归根,让这个幼年就离开家乡的抗战老英雄一直难以忘怀家乡。

这座简单的小县城,最淳朴的家乡人民,豪无保留地向这位伟大的抗战老兵,表达自己最真诚和最衷心的敬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gx/384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