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摄影眼2摄影,请带着理想去记

文章「练就摄影眼」「1」掌握镜头畸变和透视效果是关键,老刘跟大家分享了对不同镜头焦段的畸变和透视效果的理解,不知大家感觉如何,是否有一点点启发?这一期咱们继续聊聊“摄影眼”这事儿~

千年前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之所以被誉为国宝中的国宝,就是因为它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01“感觉”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前不久,有位摄友跟老刘闲聊的时候说,自己现在到了瓶颈期了,怎么拍都没有感觉,没法进步了~

其实这位摄友说的也是平时咱们都会碰到的问题——玩摄影有一段时间了,技术原理都懂,可依然拍不出那种“感觉”。

差在哪里?

大概就是这很没有细节的两个字——感觉。

这该死的“感觉”到底是什么?这个“感觉”到底要如何解释?这个“感觉”能具体一点吗?

摄影,在技术上并不难,用心学+多实拍,很快就可以掌握并提升到一定水准。难的是技术掌握了,但是照片却总是拍不出自己想要的,或者别人拍出的那种感觉。

其实,这个“感觉”不是别的,就是——审美。

它包含欣赏美的能力,也包含发现美的能力。

张大千《杜甫诗意图》

02提高审美,走马观花可不行

审美这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谁都不敢说自己的理念就是对的。但不管怎样,你必须拥有更高的审美水平,因为你自身的审美水平,直接决定了你的作品所能达到的境界。

审美的提高,也绝非一蹴而就、更非一日之功。

如果你不是天才,那么多看 的艺术作品, 是提升自己对摄影的理解、提高自身审美的不二法门,是打开自己的“摄影眼”的 步。

马远《寒江独钓图》

平时看到名画,我们往往会脱口而出——太美了,太好看了!

但是为什么好看,好看在哪里?似乎没多少人能说的明明白白,只能笼统地说:我觉得好看。

你看看,这不又回到“感觉”的老路上了?

所以,只是看还不够,更需要思考、研究,自己要想明白,这些名画为什么好看!

马远《踏歌图》

就以上面这幅南宋画家马远的《踏歌图》为例,怎么看都是美,到底美在哪里?

仔细看看就知道,画中上方的苍山是远景,中央若隐若现的楼阁是中景,下方的翠竹垂柳和踏歌农户是近景,相互之间恰到好处的留白,给人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画面层次相当丰富。同时远近大小的不同,自然而然体现出了由近及远的空间感。

右下角四位微醺的农户和左下角观望的两位孩童,更是成为画面中的点睛之笔(趣味点)。

不论是构图、留白的技法,还是人物情绪、意境的表达,都堪称 ,这就是“好看”的原因。

03多观察,身边的都是故事

我们时常觉得,身边的一切都那么寻常,可是我们却又时常发现,别人身边的日常却一点都不“寻常”,其间的差别,无非是观察和思考——如何把寻常的题材变成不寻常的作品。

宋徽宗大家都知道了,除了做皇帝不行,其他都挺厉害的,他开创的瘦金体独具一格,他的书画也是大家风范,南宋的文化达到中国历代王朝的 峰,跟他的推动密不可分(PS,据说蹴鞠也很不错,仅次于高俅)。

宋徽宗赵佶《瑞鹤图》

做皇帝看上去是自己说啥是啥,可实际上却并没有那么自由。不过这并不影响宋徽宗对生活的观察,他的很多花鸟画都是传世精品。

其实很多国画大家的作品并不是气势恢宏的大山大川,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李可染的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但是在他们的笔下却都是大作。

徐悲鸿《奔马图》张大千《松猿图》

04从你喜欢的题材入手

上面那么多的画作看完了,是不是发现,其实只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所有元素都可以成为我们的主题?

等一下,容我冷静一下……

怎么有一种被带偏的感觉?

仔细观察没有错,但是怎么说艺术这东西也是分门别类的,还是不要贪大求全,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可能会更好。比如苏轼就特别擅长画墨竹。

摄影的题材有很多,人文、纪实、风光、建筑、动物等等,能够把某一个领域内的题材拍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而兴趣无疑是 的老师,所以,开始的阶段,不妨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然后更有目的性的多看其他的 作品,并且多思考、多模仿,最终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吧。

苏轼《潇湘竹石图》

05无论拍什么,别忘了你想表达什么

任何可称之为作品的照片,都一定是有表达、有感情、有灵*的,单纯的漂亮、好看,是很难成为经典的,这也大概是为什么一些单纯的唯美人像摄影被称为“糖水片”的原因,虽然这也并没有什么(我只是想表达这个妹纸很漂亮,肿么了?)但是最终你能够让自己满意的,一定还是那些有表达的作品。

作品的灵*是什么?

这东西还真别硬性拔高,非得跟阅读理解似的,一定要解读作者是怎么想的,噼里啪啦说一堆?

我又不是作者,我怎么知道作者是怎么想的?我只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

可问题是我们拍了照片之后,我们是否知真的道自己想表达什么?

06不是谁都可以成为大家,不如取悦自己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们可以努力追求拍得更好,但也并不是就一定就要像那些大家,拍出多么让人惊艳的作品。

我们可以向身边所有人学习,学习好的手法,借鉴不好的经验;

我们可以接受所有人善意的批评与指正,但并不一定非要采纳;

摄影的快乐不是别人说你好,而是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真的开心!

夏圭《松崖客话》

总结

多看 作品,多品其中缘由;多拍自己喜欢的题材,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些大概就是练就自己的“摄影眼”需要储备的内在实力吧~

我是老刘,欢迎大家留言,咱们共同学习进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gx/366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