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山水画,人物画可能更容易传达情绪和气氛,而傅抱石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颇深,对古典气质的把握颇为娴熟,高古勾线技法用笔凝练、线条细腻,真正实现了以形传神。中国画上品讲究写意神韵,傅抱石笔下人物总是那么的浪漫优雅,其人物画作品显然是个中翘楚了。
傅抱石柳荫仕女图
因为杨柳有如此女性美的意象,所以历代画家们都喜欢描绘柳荫仕女。傅抱石则以“闲来洞口访刘君,缓步轻抬玉线裙”引出一位婀娜女子,使之处于一个诗意氛围中,绿树浓荫,如斯美景,悠然快意。
他大写意绘出杨柳,枝干遒劲疏放,以大片温润绿色渲染出杨柳,苍翠欲滴,蕴藏无限生机,并在若恍若惚、似烟似雾之间充溢着明媚的春意,点出“春光”题旨;浓荫下妙龄仕女身着蓝袍,裙带舒展,手持纨扇,缓缓而行,面容清秀冷艳,凤眼微斜作回眸状,清波流转,欲语还休,傲然玉立。衣裙随风摇曳,与垂柳互生呼应,更见轻盈飘逸,也使画面频添节律;人物描绘工细精致,与杨柳、土坡的粗率之法,形成精致与粗放的对比,更显楚楚动人。一位超凡脱俗、美丽动人,却又若即若离、朦胧似水的女子,成为傅抱石笔下游春仕女的典范。
《柳荫仕女图》笔调亦较为沉郁、凝重,柳条的勾勒低缓而迟涩,稍作勾勒挥拂后便不惜以冷调水墨、淡绿色调进行画面的多层次渲染,呈现出颇为沉寂、凝郁的笔触感受。一仕女双手拱立,向远方静静凝视,眼神沉郁而不安,透露出心中的微微隐忧。
傅抱石柳荫仕女图局部
前面身旁又有一女作回首对视状,如有所欲语,似乎在安慰对方,又似乎在等待对方的询问。整个画面境象较为抑郁、低沉,充满着忧伤忧愁的精神情调。这件作品或为画家依据屈原《楚辞》湘君、湘夫人形象而创制的一件绘画作品。通过对柳荫下“湘君”、“湘夫人”形象的塑造,传达出画家自己内心深沉、微妙的感触。
傅抱石《游春》
这一件作品从人物形象和画面构图看,不应是一幅完整的作品,应该是一幅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流传过程中被割裂后才形成现在的这一画面状态。从画面呈现出来的笔墨变化以及画中人物的神态,此件作品应属于傅抱石冷调系列的柳荫仕女类作品。在用水、用色、用墨上,有着颇为丰富的变化,颇为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