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宋词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

文员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6.html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辛弃疾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注释

1、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四仄韵,一韵到底。

2、东流:东流县,旧地名。治所在今安徽省东至县东流镇。

3、野棠:野生的棠梨。

4、匆匆:形容时间过得飞快的样子。

5、刬(chàn)地:宋时方言,相当于“无端地”、“只是”、“依然”。

6、云屏:云母镶制的屏风。

7、寒怯:形容才气或才力不足。

8、觞: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

9、系(jì)马:指拴马。

10、绮(qǐ)陌:多彩的大道,宋人多用以指花街柳苍。

11、曾见(jiàn):曾经见过。

12、纤纤月:形容美人足纤细。刘过《沁园春》(咏美人足):“知何似,似一钩新月,浅碧笼云。”

13、料得:预测到;估计到。

14、明朝(zhāo):以后,将来。

15、尊:指酒器。

16、重见(jiàn):重新相见,重新遇到。

17、华发:花白的头发。

译文

野棠花儿飘落,匆匆又过了清明时节。东风欺凌着路上的行客,竟把我的短梦惊醒。一阵凉气吹来,向我的孤枕袭来,我感到丝丝寒意。在那弯曲的河岸边,我曾与佳人举杯一起饮酒。在垂柳下,我曾在此地与佳人离别。如今人去楼空,只有往日的燕子还栖息在这里,那时的欢乐,只有它能作见证。

听说在繁华街道的东面,行人曾在帘下见过她的美足。旧日的情事如东流的春江,一去不回,新的遗憾又像云山一样一层层添来。假如有那么一天,我们在酒宴上再相遇合,她将会像镜里的鲜花,令我无法去折。她会惊讶我又白了头发。

创作背景

此词是公元年(淳熙五年)作者自江西帅召为大理少卿时作。辛弃疾年青时路过池州东流县,结识一位女子,此次经过此地,重访不遇,感发而作此词。

赏析

该词上片述说作者故地重游,回忆当年曾与歌女在这里分别时的情景。今昔之见,表达他无处诉说的满腹离愁别恨。下片用夸张的手法,贴切的比喻。表现作者思念歌女的极其复杂的心情。这首词是辛词少有的婉约风格中抒情性较强的佳作。写怀念一个与其有亲密关系的家中歌女,是一首典型的抒发怀念之情的词作。

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曾任耿京*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

格律对照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中平中仄,仄中平中仄,中平平仄。

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仄。

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

中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

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中仄。

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

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仄。

说明:中为可平可仄,彩底字需要押韵。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gx/276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