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水问绿看洱源

刘*连医生北京中科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220307/10391218.html

雨水到来之际,淋过微雨的弥苴河一碧如洗。两岸合欢树早已吐绿了,清清河水奔涌而至,展示出它无限的生机和妩媚,尽展水乡洱海源头的美丽和生机勃勃。

傍晚时分,在古老的德源古桥上看弥苴河,更真切,也更能领略它的河风余味。满眼的平静、舒缓与开阔。弥苴河是入洱海的主要河流之一,河水线条柔和又活泼,一江碎浪匀在河心,不疾不徐地流动和回旋着,向着下游,似乎又向着上游,要说它兼有大湖的内敛与大河的通透,倒也庶几近之。

这里四季气温变化分明,自然景观丰富多彩,作为洱海的主要水源地,拥有海西海、茈碧湖、西湖、东湖、绿玉池5个湖泊,境内有弥茨河、凤羽河、海尾河、弥苴河、罗时江、永安江6条河流,地跨澜沧江、金沙江两个流域。弥苴河里流动着的这一泓清水,来自水乡清澈的湖水,自会带有不是大河胜似大河的雍容气质。要是秋季,山光湖色更有别样风情。吸一口氧,享受天然氧吧的清新味道,净心净肺。置身山水间,一边观景一边徒步,尽享生态之美。嬉水畅游中,可在西湖观光:有海舟垂钓、有水中畅游、有登岛品古渔村……好一幅云在水中游,草在水中游,人在画中游的美景。

瞧,茈碧湖梨园村以山为依傍,以湖为家园,梨园人出门,撑一支小船下湖,就如同在自家的院心里散步那般轻松。历史上长久地与世隔绝,通路是近 十年的事情,过去与外界的联系,靠的是水路木船。

再看西湖,湖水四季清澄如镜,湖中菱荷青青,芦苇摇曳;六个村庄、七个岛屿散落水中,形成面山森林(灌丛)—村庄—农田—湖滨沼泽—湖泊水面—岛屿村庄的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交叉重叠的田园风景,波光粼粼,水天一色、玉宇无尘,诗情画意、分外怡人。西湖生态旅游火爆,晚来灯火辉映,游人如织。湖水、岛上人家、渔翁……天文地理造就的历史文化气息,一直弥漫聚集在古风犹在的古老港巷上,而商铺、书屋和商业广场的现代气息,与之交融,气氛和谐,恰到好处。

洱源,因高原明珠洱海源发于此而得名,位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三个 风景名胜区中部,是 风景名胜区——苍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洱源向来是商气和文气融汇的历史文化浓厚之地。

洱水西源 ,川名沃野稻先秋。坐在河边的凉亭里,眼前就是清湛的河水。弥苴河是洱源县的母亲河,洱海的上游,也是洱海的源头之一。最让人动心的是,近年来,随着洱海保护治理的扎实推进,这里的水质越来越好。

凤羽河是一条流经万亩油菜花海的河流,河岸处处是金黄的油菜花田。听河畔人家说,现在正是看油菜花 的时候。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临江的一面,是苍洱常见的白族民居样式,前门紧临着田间小路。楼上楼下有庭有堂,琴棋书画香茶俱全,是一个朴实中见儒雅的乡村旅舍。过往行人“吃茶打尖”,真是个落脚的好去处。

凭窗品茗,看着楼下的一带碧水,还有隔江排闼而来一溜树,颜色深些的是水杉,浅的是竹林,还有樟木、香枫黄栾、薰衣草、芦苇和红豆杉,不同的树种有不同的颜色搭配,层次分明,很有镜头感。窗前探来了杨柳枝子,是杨又不似杨,它们就是当地“水柳”或“垂柳”。这杨柳是本地树种,喜水却耐旱,南北皆可引种,许多地方建设园林,都争着种植。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这是洱源县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也是洱源最靓丽的名片。绿色,已成为洱源的主色调、基底色。走进洱源,人在景中、景在绿中、绿在城中,生态之绿的记忆久久不能抹去,俨然一幅“闲时曲情观飞絮,树边好香泛红霞”的诗情画卷。

生态建设让“好山好水”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生态之美,让洱源成为很多都市人的诗和远方。“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洱源各族干部群众在用自己博大无私的爱,善待洱海源头的每片白云、每一棵树、每一只鸟、每一条鱼……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洱海之源这块神奇、美丽的热土,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家园更美好了。

今日洱源,绿色流淌。山之青,水之秀,天之蓝,林之韵,尽现眼前:城乡道路干净整洁,行人车辆各行其道,井然有序;公园里晨练的居民与树上早起的小鸟相映成趣;乡村绿树青山,河流清澈;农家鸡犬相闻,花丛掩映,俨然一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卷,万亩洱海源头湿地、三江越境五湖点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洱源县正高举“生态立县”的绿色旗帜,生态的优势更加凸显,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依,风头正劲,风光无限,前景可期。

记者:施新弟

编辑:施新弟排版:杨松燕

责编:苏全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gx/231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