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近乡情亦怯,终是恋归人

一次回乡之行,一段不同感受

近乡情亦怯,终是恋归人

年5月

今年五一放假,因为一些事没有回老家看望母亲,月中选了个周末回去的。这一趟回乡之行,却有着不一样的感受,至今仍在不时地回味。槐玉流芳动,携香看母亲。方知楸树老,又觅世间新。吾本呼家子,焉如外邑宾。近乡情亦怯,终是恋归人。那日,天色暗青,偶尔飘点小雨。当车子驶过乐地村(读“涝地”)时,只见公路两侧一簇簇刺槐,挂满了槐花,似一串串洁白的“风铃”,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甜香。不止这里,东宫家庄、西宫家庄、清河屯……一路上满眼都是槐花,更有甚者,村南的丘山,半壁山坡均已染白。多年来,我都是赶在五一假期回家,槐花尚未开放,不成想这次会遇见如此美景!到了家门口,停车,驻足。抬头西望,那几棵高大葳蕤的树怎么那么惹眼?银杏浓披绿装,刺槐挂满花穗,另一棵,也开满了花,白里透着点淡紫……哦,居然是一棵有“木王”之称的楸树!这么多年,每次回家,总能看见它,或是浓荫蔽日,或是苍枝迎风。喜欢它的高大俊美,喜欢它的刚毅挺拔,为此,也拍了不少照片。然而,我竟然不知道它是一棵楸树,印象中没有见过它开花,甚至从来也没有问过它是什么树!这样高大的楸树,村子里还有四五棵,可我从来没有注意到。要不是此次回来正逢花期,还发现不了这些新景象,对我来说,它就像是凭空冒出来的。不禁感慨,我真的了解这个村子吗?怎么以前对此居然一无所知呢!在家里跟母亲闲聊,说起了这些树,又谈起了谁谁谁家的事,聊到了某某某人,想起很久以前发生的某些事,再说到谁谁家的谁又病了……这些名字、这些事情轮番在耳边回荡,我在脑海中快速翻找。有些人我认识,有些事也知道,但有的人和事我或者不晓得,或者对不上号,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思忖着,我真的是这个村的人吗?我对这些为何如此模糊,好似局外人。细细想来,也许是因为我常年不在老家的缘故吧。读初中、高中时,每周回一次家;上大学时,每年寒暑假回两次家;上班后,回家的次数也是可数的。我与家人、与这个村庄相处真的不是很久。然而,多年来,有些记忆却又常常清晰无比。春暖花开时节,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一片片梨花似雪,一簇簇桃红妖娆;夏日炎炎时刻,耳边总是响彻着高杨垂柳里的蝉声嘹亮;秋高气爽时分,总能听见虫鸣相伴、闻到瓜果甜香;冬雪纷飞时候,又总会惦念着房檐滴冰、北面寒风的那几间红瓦房。我记得村外那些婀娜的垂柳、高大的白杨;记得村周成片的菜地,漫山遍野的果园;记得“二十九亩地”的夜色,百年梨园的晨光;记得幽深的水井,还有那蒙着眼睛、围着水井、转圈拉着水车提水的毛驴儿;我还记着小南河的麦浪黄,南拐地的葡萄紫;记着火庙沟底山枣上的毛毛虫;记着南河的流水淙淙,还有北河的捉鳖身影……如此这些,都是我在这个名叫“大呼家”的村庄里绵延不绝的记忆!的确,我错过了一些往事,也模糊了许多记忆。但我并没有错过一切啊。时光荏苒,我见证了小村庄的发展变迁,也见证着它的越来越好。我看到,早先的农田庄稼、小麦玉米,变成后来的满山苹果、遍地葡萄;我听到,打麦场上的轰鸣声,变成了修剪果树的咔嚓声;我曾蹚过往日泥泞的进村土路,又走上如今平整的水泥大街;我喝过自家的井水,也品过村中的净水;我见过乡亲们劳作的辛苦,看过收获丰收的笑脸……大呼家村,是我一直眷恋着的家乡。虽然在外久了,回去有时候会有些不习惯,但浓浓的乡愁却是无论如何也割舍不掉的。因为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有我年少的记忆,有我挚爱的亲人,有我无尽的牵挂……

空山沐雨,本名丛树静,山东蓬莱人。颇爱诗词与美文,愿意结识文字爱好者,在文字的推敲雕琢中,品味生活的诗意之美。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zz/28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