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境目酣神醉

有人喜欢春天,流水桃花,万紫千红,春风吹下千山绿,杏雨掀开一帘青。

有人喜欢夏天,十里荷塘,四岸垂杨,手持两冰棒,轻啜一口香。

还有人喜欢秋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吐蜜桂花悬秋月,蝉声叫破清凉夜。

而到了冬天,寒天雪霁,松梢鹤立,嬉笑声中堆雪人,冷风虽冽却无迹。

四季变幻,总有一处风景会闯进心窝。记下走过的路,不管是回首,还是展望,都会因此时而生发,这是岁月的相逢,亦是生命的触碰,从容其中,还有不同。

这一期的诗之境与风景有关,我将称之为——目酣神醉。

目酣神醉,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出自明·袁宏道《初至西湖记》:“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形容景色美丽的词语很多,但能够总的概括的却很少,亦正如袁宏道初至西湖,被西湖的美景触碰一样,“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这是怎样的一场境遇,让作者能够如此。不妨看一下欧阳修先生的一组《采桑子》,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甚爱西湖之美,花开时来,花败时来,天晴时来,雨后时来。在西湖中画船载酒,倚目斜晖。有绿相随,伴歌而归。如此,写下了一组《采桑子》,每一首都将“西湖好”入题。且看:

宋代·欧阳修《采桑子》一组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欧阳修用了不知多少年,与西湖融为一体,不管何时都有一种目酣神醉之感。而袁宏道才一举头,便已目酣神醉,又如何能知“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可见这一举头不简单,这一举头便是一眼千年,可能,也正因如此才会是目酣神醉吧。

目酣神醉的诗句,单以西湖来说,就算除了欧阳修先生的“西湖好”,诸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等等,就算几页纸也写不完。

这本就是一个宽泛的命题,走到哪里都会有目酣神醉的风景。风景又因时、因地而变化,如何能够体会一处风景时目酣神醉?难道只是因为“好看”?不,一座山,一条河,漫步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否感受到山河的呼吸。浏览时的大呼好看,又能否成为生命的记忆,而不是单纯地来到。

目酣神醉不是让风景迷了眼,而是在生命里记录了一段风景,这便是——目酣神醉。

只去过一次西湖,西湖之美便记忆了下来,但这份记忆是如碎片一般,还不够完整,也希望有生之年,能多感受几次。《踏莎行·西湖》以此分享:

踏莎行·西湖

曲槛藏青,残荷映绿。远山一带明如玉。江南冬里不觉寒,苏堤柳色和莺语。试上高楼,还寻晴雨。耳边又起千年曲。上天赐予两清瞳,深情总在初相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zp/956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